圖為劉銘的徜徉作品(拼圖)。
“有一個美麗的篆刻之美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的確,精美的石頭不僅會唱歌,還能雕刻出各種各樣、美輪美奐的徜徉圖形和文字。近日,篆刻之美記者一行走進霍邱縣篆刻藝術愛好者劉銘的“銘石齋”,幾萬見方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石頭立刻呈現在面前,讓人感覺到方寸間的靜態之美。
初涉文藝范疇
“放在那里是徜徉石頭,但把它變成優美的造型和刻上典雅的文字,就不是石頭了”,劉銘拿起一塊相似雪山的石頭告訴記者:“篆刻是一精神活動的產物,更是一個人的心靈獨白。”從小愛玩石頭,篆刻之美到篆刻石頭,再到收藏石頭,享受并徜徉在方寸間的篆刻之美,仿佛觸摸到劉銘孜孜不倦追求藝術的人生。
七十年代初,徜徉劉銘出生在淮河岸畔、文化底蘊豐厚的篆刻之美霍邱縣,孩提時代的他喜愛貝殼、沙灘、徜徉石頭、篆刻之美大海、徜徉武術。篆刻之美1986年,徜徉劉銘參加了全省全運會,獲得了冠軍。后來走上了縣劇場工作崗位的篆刻之美他,主要從事書寫海報、會標等書畫工作。徜徉這也為他以后從事篆刻生涯打下了堅實的藝術基礎。這期間,縣里又安排劉銘兼職當武術教練,工作之余,每天早上帶學生訓練,晚上為學生上武術理論課,全身心投入到武術擒拿、格斗中去。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教授的眾多學生當中,胡青在多哈亞運會上奪得男子拳擊60公斤級冠軍,是我省在多哈亞運會拳擊項目上取得的第一枚金牌,并獲亞洲“拳王”稱號。
深愛篆刻藝術
多年來,劉銘在藝術領域耕耘和求索,以藝為樂,篆刻、雕刻,書法,一石一刀,一筆一紙都充滿了溫情。“愿以蓮花備此心”。在“銘石齋”,劉銘一邊介紹石頭,一邊講解石頭的造型和內涵,這些石頭有的是從網上買的,有的是上山撿來的,有的是朋友送來的。
劉銘是個愛琢磨的人,手里一拿到新東西,總愛刨出個所以然。“篆刻是我從小就喜歡的東西,記得當時自己想一門子心思學習更專業的篆刻技術,讓家人幫忙找老師給我輔導,但沒有得到他們的支持和理解,心情很低落。”劉銘說。雖然當時沒有家人的支持,但自己并不氣餒。他便一個人毅然自學,凡是遇到不懂的,他就跑到圖書館查閱資料。握刀的指頭都磨出了老繭,不小心劃破手指,他包好手指繼續學篆。稍稍一使勁刻壞了石頭,刻廢的石頭已數不清,刻出的作品總不能讓他滿意。
他深知,任何藝術都需要專心去學,有恒心,有毅力,一定要始終如一的堅持下去。經過反復練習,反復臨摹,用刀角直接勾寫,控制整體能力。同時,線條保持靈動,下刀果斷,輕松自然。他在篆刻藝術的路上,從石料到布局,逐漸撩開這恰似花瓣的石頭,散發出迷人的芬芳。
方寸之間也凸顯出其對藝術和人生的領悟。劉銘的作品不僅受到業余愛好者的追捧,還得到一些專業人士的贊許。在劉銘的印譜中,可以看到他為畫家、書法家、作家、企業家等人治印刻印,有的高達二三十方;他還經常參加省、市、縣書畫篆刻作品巡回聯展,得到良好的贊譽。“繁榮群眾文化,加強創作交流、盡心做好服務。”這是劉銘今后的目標追求,也是他對篆刻藝術的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