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紅薯葉茶理化性質
可溶性固形物、清香pH及色澤參數測定:茶湯中可溶性固形物采用糖度計測定,型紅pH采用pHmeter(Orion4STAR,薯葉The茶加rmoScientific,Beveerly,工工MA,藝及USA)測定;色差采用全自動色差計(CR-300,品質Minolta,分析Osaka,清香Japan)進行測定,型紅選用L、薯葉a、茶加b表色系統,工工測定其色澤參數。藝及
2 結果與分析
2.1 單因素試驗結果分析
2.1.1 攤青時間對紅薯葉茶感官品質的品質影響
以蒸制時間為30s、炒制5次(揉捻5次)、干燥溫度80℃為條件,考察不同的攤青時間(3h、4h、5h、6h、7h)對紅薯葉茶成品品質的影響,根據感官評分分值確定紅薯葉茶加工中的最佳攤青時間。結果見圖1。
由圖1可知,紅薯葉茶在佇青3h時,感官評分已經接近80分,隨著攤青時間增長,在3h~5h過程中,紅薯葉茶的香味快速增加,攤青5h后,其感官評分開始緩慢下降,隨著攤青時間的增長,感官分值也逐漸下降。這是由于紅薯葉茶在佇青過程中,隨著紅薯葉的呼吸作用變化,其揮發性風味物質也隨著發生變化,剛采摘時的青臭味變淡,并慢慢轉變為清香味道,這是由于其所含的反-2己烯醛、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芳香物質逐漸生成并聚集,并隨著攤放時間的增加,香氣的濃郁程度也逐漸變濃。在超過5h后,因水分流失較快以及紅薯葉呼吸強度減弱,成品的外形和葉底變差,風味物質的聚集作用減弱,對成品品質產生不利影響。因此,紅薯葉茶加工中的攤青時間范圍應為4~6h為宜。
2.1.2 蒸制時間對紅薯葉茶感官品質的影響
以攤青時間為5h、炒制5次、干燥溫度80℃為條件,考察不同的蒸制時間(10s、20s、30s、40s、50s)對紅薯葉茶成品品質的影響,根據感官評分分值選擇紅薯葉茶加工中的最佳蒸制時間條件。結果見圖2。
由圖2可知,在蒸制過程中,隨著蒸制時間的增加,感官分值迅速上升,在20s后,感官分值增速放緩,到30s時,感官分值達到最高;繼續增加蒸制時間,則感官分值開始顯著下降。由于在足汽條件下,蒸汽可快速穿透紅薯葉內部,促使一部分不良的青臭味揮發,香氣開始凸顯;同時,紅薯葉的韌性和柔軟度增強,利于成品的成型。因此,最佳的蒸制時間條件為20~40s。
2.1.3 炒制次數對紅薯葉茶感官品質的影響
以攤青時間為5h、蒸制時間30s、干燥溫度80℃為條件,考察不同的炒制次數(1次、3次、5次、7次、9次)對紅薯葉茶成品品質的影響,根據感官評分分值確定紅薯葉茶加工中的最佳蒸制時間。結果見圖3。
由圖3可知,在經過一次炒制時,其感官評分最低,而經過3次炒制并進行揉捻加工時,成品的感官分值穩定上升,當經過5次炒制并揉捻加工后,感官評分達到最高,隨著炒制次數和揉捻加工的增加,感官分值開始顯著下降。這是由于在短時間加熱炒制過程中,高溫利于葉片酶解并有利于香味形成,同時葉片水分含量會有序減少,有利于揉捻加工促使成品條索緊致,最大程度的促進香味聚集。因此,最佳的炒制次數條件為3~7次。
2.1.4 干燥溫度對紅薯葉茶感官品質的影響
以攤青時間為5h、蒸制時間30s、炒制并揉捻5次為條件,考察不同干燥溫度(60℃、70℃、80℃、90℃、100℃)對紅薯葉茶成品品質的影響,根據感官評分分值確定紅薯葉茶加工中的最佳干燥溫度。結果見圖4。
通過干燥,能使紅薯葉茶水分降低至適宜儲藏和保存范圍內,在干燥過程中仍會發生一系列熱化學反應,有利于紅薯葉茶風味物質的形成。通過圖4可知,在干燥溫度為60℃后,紅薯葉茶感官分值逐漸上升,在溫度達到80℃時,感官分值最高,繼續升溫干燥,感官分值呈現穩定的下降趨勢。這是由于在干燥過程中,加熱使葉綠素逐漸被破壞,成品茶色澤變深,茶湯色澤更加穩定,同時水分流失,香氣物質穩定形成,便于成品茶的貯藏。因此,最佳干燥溫度條件為70~80℃。
2.2 響應面試驗結果分析
2.2.1 響應面試驗設計及結果
根據不同加工條件下紅薯葉茶成品的感官評分分值結果,確定攤青時間(A)、蒸制時間(B)、炒制次數(C)和干燥溫度(D)對紅薯葉茶品質有明顯影響,因此,以上述4個單因素為自變量,感官評分為響應值,建立回歸模型并對數據進行分析,采用SAS軟件中的Box-Behnken設計4因素3水平響應面試驗,具體試驗結果見表4。
2.2.2 二次回歸模型的建立與分析
對表4中的數據進行響應面回歸擬合分析得清香型紅薯葉茶加工過程中4個主要因素A、B、C和D與響應值感官得分Y之間的關系,回歸方程如下:
R1=+93.20-1.92×A-2.67×B-2.21×C-2.46×D+0.13×A×B+0.88×A×C+1.00×A×D+0.25×B×C+1.88×B×D-1.00×C×D-4.33×A2-4.45×B2-4.89×C2-3.52×D2
回歸模型及方差分析見表5。
由表5可知,攤青時間(A)、蒸制時間(B)、炒制次數(C)和干燥溫度(D)4個因素與感官評分(Y)之間的相關性高度顯著,其中A、B、C、D、A2、B2、C2、D2表現為高度顯著(P<0.01),AD、BC、BD較顯著(P<0.05),表明各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關系非為簡單的線性關系,能夠預測相應的試驗結果,證實了本試驗方案正確;而失擬項P值為0.2540(p>0.05),不顯著,說明本回歸方程誤差小,擬合度高;F值結果各單因素對地瓜葉茶品質影響的主次順序為C>A>D>B,表明炒制次數對地瓜葉加工工藝的相對影響最大,攤青時間和干燥溫度相對影響次之,蒸制時間的相對影響較??;R2=0.9748,R2Adj=0.9497,R2接近于1,這表明該模型中總變異度僅有1%不能由該模型解釋,說明本回歸模型的擬合度效果較佳。
相關鏈接:反-2己烯醛,芳樟醇,葉綠素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食品添加劑》,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