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寧縣:一抹“自愿紅” 灌溉“文明花”

東南網3月26日報導(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魏知秋)群山環抱的自愿紅周寧縣,1.8萬名注冊自愿者好像躍動的周寧火種,將“貢獻、縣抹和睦、灌溉合作、文明前進”的自愿紅自愿精力播撒在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從孤寡白叟的周寧貼心人到深山救援的急先鋒,從文明傳承的縣抹生力軍到底層管理的智囊團,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在這里落地生根,灌溉繪就出一幅“自愿紅”與“文明花”交相輝映的文明動聽畫卷。

據守許諾。自愿紅

“這些白叟就和我的周寧爸爸媽媽相同。自己作業今后有才能了,縣抹就想極力協助他們。灌溉”國網周寧縣供電公司員工葉德奕輕撫著浦源鎮敬老院斑斕的文明院墻,他30年如一日看護著這句許諾,用超越1.1萬小時的自愿服務時長,在周寧大地寫下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數字見證大愛:80余名貧窮學子在他的屋檐下生長,60多個省內外的學生收到過匯款單,自愿腳印延伸到汶川、玉樹、舟曲等抗災現場。當被問及堅持的緣由,葉德奕的答復質樸動聽:“當年鄉親們湊錢救了我的命,現在我要把這份溫暖傳遞給更多人。”

1992年開端,葉德奕每月給孤寡白叟楊華寄生活費,直到白叟逝世;唐世勛父子得了腎病,葉德奕匯款贊助,直到他們走完人生的最終一程;吳英玉白叟沒交電費,他協助墊支;五保戶李克垻家里的燈不亮了,他上門協助撤除舊穩妥,換成新的空氣開關……

葉新亮是葉德奕的獨子,對父親的善舉形象深入。在他的幼年記憶里,家里總是熱熱鬧鬧,從不缺兄弟姐妹。“別人家燒飯用電飯煲,我媽燒飯歷來都是用大蒸籠、大鐵鍋,家里最多的時分有11個和我同齡的孩子,吃飯得靠‘搶’。”葉新亮笑著回想道,言語間滿是對父親的了解與驕傲。

葉德奕的據守,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先后取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異自愿者”等榮譽稱號。現在,這份傳承化作國網周寧縣供電公司“葉德奕自愿者服務隊”的實踐立異,經過樹立“1+3+N”(1支自愿部隊、3個固定服務點、N個服務項目)的服務形式,服務隊已展開2300余項服務事項,累計服務時長超2600小時,服務孤寡白叟超1120人次。

代際接力。

與葉德奕的個人善舉不同,周寧獅峰救援中心是一支由自愿者組成的公益性民間救援部隊。

“無人機熱成像發現可疑熱源!”“坐標現已發給你們,各小組敏捷向坐標方位挨近。”2月14日,一條條指令經過無線電傳達給正在山林中嚴重搜救的獅峰救援隊員。數小時前,獅鄉鎮一名人員失聯,獅峰救援中心敏捷呼應,第一時間派出救援人員,經過地上人員和無人機的合作,經過4小時的地毯式搜索,成功定位到失聯人員方位。這樣的救援,不過是這支民間救援隊127次搜索中的尋常一次。

“周寧縣平均海拔880多米,境內峰巒起伏、山陡谷深、溪谷錯綜,地勢極為雜亂,常有人員失聯、迷路的狀況產生,有時分一天有五六起尋人使命。”周寧縣獅峰救援中心總指揮阮思俊翻開奧維地圖,上面標示著周寧的地勢地貌,這是他們展開救援不可或缺的東西。

從開始籌建的5人小組,到現在開展壯大到50人。翻開隊員名冊,“70后”與“00后”同框的相片分外奪目。49歲的老隊員阿貴是一名水電工,作業之余常在山林里行走,憑仗豐厚的經歷化身“活地圖”;“00后”隊員小吳的入隊請求書里寫著:“最初家人受助于救援隊,現在我也想參加這支部隊,看護別人。”這種代際傳承的自愿精力,讓部隊在短短兩年間服務時長打破8489小時,成功從深山絕地托舉起79個鮮活生命。

“防備比救援更重要。”阮思俊道出部隊開展的深層邏輯。從防溺水教育進校園,為孩子解說防溺水常識,到急救技能大講堂,為大眾教授心肺復蘇、創傷包扎等急救技能……周寧縣獅峰救援中心積極展開應急救援常識的遍及作業,推進從“過后搶險”到“事前防備”的跨過,構建起“訓練+演練+救援”全鏈條看護系統。

溫暖傳遞。

從個別亮光到群星燦爛,周寧自愿服務完成質的騰躍。

鯉魚溪畔,“紅領巾小導游”用幼嫩童聲敘述800年人魚同樂故事;街頭巷尾,“方言評書”自愿服務隊讓黨的立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深山村落,“年月年輪”敬老拍攝隊為100多個村莊近8000位白叟定格美好笑臉;村莊舞臺,“鯉想青年”云創空間收集、改編方言歌謠等近百首,有力推進村莊文明傳達……

現在,周寧縣涌現出60多個自愿服務項目,其間,“方言評書”自愿服務項目榮獲第六屆中國青年自愿服務大賽銀獎,“年月年輪”敬老拍攝自愿服務項目獲評福建省學雷鋒自愿服務最佳自愿服務項目,并榮獲2023年福建省新時代文明實踐自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

數字化變革為自愿服務插上翅膀。該縣打造“自愿紅”新時代文明實踐云渠道,開發“周寧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小程序,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自愿服務+大數據”互通互融作業系統,經過大數據、云核算等技能,完成298支部隊精準調度,45萬小時服務時長記錄著1.8萬名自愿者的貢獻軌道。

“咱們緊緊抓住入列全國第二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的有利關鍵,整合部隊力氣,強化技能支撐,杰出品牌打造,推進社會正能量不斷凝集,構成‘專而精’的特征自愿服務內容,讓自愿服務人人可為、處處可為、不時可為。”周寧縣文明辦主任陳強介紹。

行走于今天周寧,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如珍珠串聯,23個赤色驛站成為便民服務前沿陣地,“15分鐘自愿服務圈”根本構成。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需的地方已做標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