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時許,有為青年滁城天際剛泛起魚肚白,心早位于南譙區龍蟠街道金橋西路的有為青年“有為青年”鄰里餐廳燈火通明,切蔥的心早沙沙聲、鐵鍋與鍋鏟的有為青年碰撞聲、雞蛋入鍋的心早滋啦聲,交織成獨特的有為青年晨光協奏曲。
這家餐廳自去年11月開業以來,心早每個工作日清晨7點半左右,有為青年都會迎來一群特殊的心早客人——穿著橙色工作服的環衛工人、步履蹣跚的有為青年孤寡老人、背著書包的心早留守兒童……他們在這里免費享用熱氣騰騰的早餐。
餐廳老板曹家祥是有為青年土生土長的南譙區人。他廚師起家,心早2003年開始創業,有為青年擺過路邊攤,做過燒烤,如今在滁城擁有3家頗具口碑的飯店。
“其實我不太想接受采訪。”面對記者,這位憨厚的漢子有些靦腆,“怕別人說我作秀。”但聊起自己母親做環衛工人的經歷時,他的聲音忽然低沉下來:“我記得母親冬天凌晨4點就出門掃街,帶的早飯到中午都凍成了冰碴子……”正是這份對環衛工人艱辛工作的切身體會,讓曹家祥萌生“讓他們吃上熱乎飯”的念頭。
7點半,餐廳漸漸熱鬧起來。20多位環衛工人陸續推門而入,盛蛋炒飯、加小菜、舀湯……
“一開始我們不敢進來。”環衛工人趙阿姨捧著碗熱湯,眼角的皺紋里漾著笑意,“是曹老板親自到馬路邊拉我們,說‘放心吃,不收錢’。”她的工友操叔叔接過話茬:“我們4點多就上班,能在這歇腳吃口熱飯,渾身都有勁。”
記者發現,不少環衛工人帶著自己的餐具來吃飯。“店員都很忙,我們自帶餐具省得他們收拾碗筷了。”一位環衛阿姨一邊說著,一邊順手用紙巾把桌子擦得干干凈凈。
“環衛工人們都很質樸善良,我的店門口總是干干凈凈,這都得益于他們。”曹家祥告訴記者。
愛心早餐也在悄然改變著身邊的人。“90后”廚師小陳最初對早起2小時頗有怨言,直到某天看到一位老人飽含深情地告訴他,這是她吃得最香的一頓早飯,小陳的鬧鐘從此多了一份溫暖的意義。如今他不僅主動承擔起炒飯、備湯的任務,還帶動其他人一起加入暖心隊伍。
晨光透過玻璃窗灑在餐桌上,碗底留下的飯香氤氳不散。望著客人們滿足的笑臉,曹家祥總會想起母親的話:“誰都有遇到難事的時候,要在有條件的時候奉獻一點愛心。”這份樸素的信念,正化作滁城街頭最溫暖的晨光,照亮無數人的心田。(李邦軍 通訊員 楊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