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過半,大風兒子經常和小區里的走獨孩子在一起玩耍,為暑期生活平添了很多樂趣。立思有一天,蝴蝶他氣呼呼地說以后再也不跟某某玩了,大風因為他一見到兒子就喊“雞你太美”。走獨原來,立思兒子名字里有個“坤”,蝴蝶與網絡上某位藝人的大風爛梗不幸呼應,多次被他諷刺挖苦,走獨心里充滿了憤怒和無奈。立思面對兒子的蝴蝶吐槽,筆者也陷入了沉思,大風最終用一句名言安慰他——大風可以吹起一張白紙,走獨卻吹不走獨立思考的立思蝴蝶。
“我真的會謝”“你個老6”“栓Q”“雞你太美”……丑態百出的網絡爛梗,如果成為孩子們追捧的社交用語,就會像狂風一樣席卷著孩子們的語言表達。原來一些不會玩梗的孩子處于被動孤立的處境,也漸漸被迫融入無聊低俗的網言網語中,成為一張張被大風吹起的“白紙”。成年人聞所未聞的網絡爛梗,有些還與暴力色情擦邊,孩子們玩起來肆無忌憚、不分場合、不問緣由。相比于成年人,孩子們缺乏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會不自覺地被網絡爛梗所吸引,把庸俗當幽默、拿惡搞當有趣,盲目跟風并引以為傲、嘩眾取寵。
網絡爛梗侵蝕孩子們的精神世界,在言語之間傳遞不良的價值取向,在一言一行中影響著審美情趣的形成。言為心聲,原本天真爛漫的童言童語,如果處處充斥著烏煙瘴氣的網絡表達,它們不僅沒有任何正面價值和教育意義,還可能造成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的下降。網絡爛梗的背后,其實是思維能力、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整體的滑坡。一些沉迷于爛梗的小學生往往腦袋空空,聊天中無法好好說話,寫作文時又表述不清,看文章理解不透,有的甚至連最基礎的句子都不會規范書寫。久而久之,只會復制粘貼的他們,語言表達變得越發貧瘠和娛樂化,思維變得越發僵化和膚淺化。網絡爛梗不僅危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還損害了網絡環境的清朗空間。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要讓孩子離網絡爛梗遠一點,需要社會家長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家長和老師要以身作則規范用語,引導孩子提升規范語言意識,提供一個好的語言環境和閱讀氛圍,讓孩子得到詩詞歌賦、名家經典的文化滋養,從而學會深度思考,愛上多樣化表達。短視頻平臺和相關部門應從源頭上鏟除網絡爛梗滋生的土壤,更加嚴格監管,讓傳播爛梗的低俗視頻得不到流量,甚至無法在網絡上發布、傳播。漸漸長大的孩子們,也要學會辨別網絡與真實,區分惡俗與通俗,自覺抵制網絡爛梗,在真善美中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做一只“大風吹不走的蝴蝶”。(張 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