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年萬站在新舊之交,師傅萬師傅舉辦“十周年戰略發布會”,苦心提出堅持創新、孤詣堅持長期主義兩大行動準則。年萬“無論行業如何改變,師傅萬師傅的苦心初心不會變——讓師傅自主經營,讓科技普惠每一個技能服務者,孤詣為每一位師傅打造屬于自己的年萬個人品牌。”
回望2024,師傅萬師傅創始人田曉正將這一年的苦心主題定義為“扎根”。他認為,孤詣萬師傅仍處于成長階段,年萬需要精耕細作,持續深耕服務領域,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挖掘出用戶的真正需求,全面滿足用戶的期待。
一、科技提效,服務傳遞溫度
誕生于國內第一波產業互聯網浪潮,萬師傅的出現,無疑是為傳統家居行業開啟一扇新的大門。
11年前,家居家裝行業的售后服務飽受詬病,要么是處于缺位狀態,要么是態度惡劣、效率低下。許多企業想方設法擴張市場,卻忽視了消費者的售后需求。
然而,一個企業想要走得長遠,品牌口碑才是關鍵。服務交付是消費者感知最深刻的環節,隨著消費意識覺醒,感知維度持續上升。服務者的技能水平代表品牌形象,直接影響品牌口碑。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消費者的購物習慣逐漸發生變化,電商行業崛起。曾被稱為“離互聯網最遠”的家居行業,最終也受到線上零售業的沖擊,主動加入數字化轉型的隊伍。
數字化的核心是去中介化。在此背景下,服務交付慢、價格不透明、售后無保障、權責不清晰、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行業痛點被無限放大,售后服務成為企業拓客關鍵。第三方專業服務平臺的出現,解決的就是售后服務機制從無到有的問題。
萬師傅作為全國一站式家居服務平臺,率先彌補了這一空缺。其采用共享經濟模式聚合全國優質服務資源,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供需雙方的精準匹配,重塑服務流程,構建行業統一標準,并通過數字化系統實現流程節點化,直觀顯示服務流轉進程,嚴格把控服務時效。
數字化的意義是提效。基于萬師傅自主研發的智能推單系統,用戶需求將自動推送給“技能+定位”雙重匹配的專業師傅,350萬師傅極速響應,第一時間解用戶所急。
萬師傅研發人員表示,借助AI大數據模型,平臺為服務者規劃最合理、最便捷、最迅速的上門路徑,從而削減服務者的時間與路程成本,使用戶獲得更具性價比的服務體驗。
除此之外,借助萬師傅售后管理系統,企業能夠高效統一管理訂單,實時監測服務進度,保障交付時效。在使用體驗層面,萬師傅持續開發出批量下單、自動指派和AI下單功能。根據用戶設定的師傅要求,系統將訂單自動指派給合適的師傅,免去人工指派操作;且依托于AI數智化模型,用戶無需手動填寫信息,可自動完成訂單創建,大大節省時間與人力成本。
系統自動生成海量數據庫,通過AI大數據模型分析生成售后數據報告,賦能品牌方持續優化與升級產品,降低產品售后率,提升用戶使用體驗。
抱著讓“找專業服務像買一本書一樣簡單”的想法,萬師傅以科技為馬開啟了在家居行業中變革之路。
在“萬師傅十周年戰略發布會”上,萬師傅明確了全新戰略定位:“全球一站式技能服務平臺”。對比原先的“一站式家居服務平臺”,不難發現,服務仍是萬師傅的主心骨。
11年來,萬師傅專注做服務。這種服務不單單是在物理層面上消除不確定性,同時賦予用戶積極正向的情感價值。
與有形商品不同,服務發生時,雙方往往會產生更深層次的情感鏈接。
田曉正堅信溫度是服務的底色,“科技”是冰冷的,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應該是溫暖的。萬師傅要做的,是和所有用戶“交心”,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為大家提供生活上的便捷,獲得心理上的舒適。
二、追求極致,超越用戶期待
宏觀經濟環境一直處于變化當中,即便如今的家居服務行業仍是一片藍海,但眾多互聯網巨頭和中小企業爭相涌入,行業競爭日趨激烈,萬師傅必須尋求一些新的突破。
萬師傅服務的不僅是家居企業、裝飾公司、物流、物業和工廠,同時也面向廣大消費者。
作為具有先發優勢的企業,萬師傅率先參透競爭的本質,朝著成為“消費者品牌”的方向發力,期望通過優越的服務品質,在消費者心中占據一方城池。
伴隨著國民住房觀念和消費習慣的變遷,家居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產業鏈各環節在深度融合的同時,分工更加明確和精細,末端服務行業逐漸從家居零售行業中走向獨立。
倘若將家居服務業視為一個新興行業,它的發展歷史是非常短的,甚至可以說是和互聯網家居服務平臺的歷史相重合。因此,它目前仍處于高速成長階段,眾多新玩家涌現,百花齊放。
歷經十余年的發展和沉淀,“品牌+第三方平臺”的合作模式逐漸占據主流。市面上同質化產品愈來愈多,服務模式大相徑庭,肉眼可見的差異正在縮減。
究其原因,無非是經過市場驗證的商業邏輯可復制和效仿。這對后來者而言,無疑是0試錯成本的。
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然。優勝劣汰、見賢思齊,是一套極其普適的市場生存法則。比起大張旗鼓的自我標榜,萬師傅更像一位默默無聞的掃地僧,專心做好服務。在田曉正看來,“什么形式是我們先想出來的,什么模式是我們先打通的,什么業務是我們開創的,這些都不重要。”
時代在變化,重要的是是否能夠堅持創新,永遠站在潮水之上,引導潮流。這也是萬師傅一直在奉行的宗旨,差異化建設,不單單是從產品,更要滲透到整個企業運營的方方面面。不是細枝末節的創新,而是對整個行業都能有所建樹的變革和突破。
其次是堅持長期主義,一個企業想要健康長久地發展下去,第一目標絕對不是擴張,而是明確要做的事情,找準自己在產業中的位置,對整個行業乃至社會變革發展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萬師傅官網顯示,其愿景和使命是“成為最有價值的技能共享平臺,為所有人鏈接分享每一份技能”。一言以蔽之,萬師傅期望用科技普惠人類,讓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科技的便捷,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從2013年成立起,萬師傅就一直在堅持做兩件事:一是標準化建設,包括服務流程、服務把控、服務標準、服務質量評估、服務者職業化等等;另一件事是雙邊滿意度,真正立足用戶視角,換位思考,同時做好用戶側和師傅側的體驗。
正如田曉正在“十周年戰略發布會”上所說,萬師傅的品牌壁壘是“雙邊滿意度”。
2019年5月以來,萬師傅一直是宜家官方唯一推薦服務平臺,據宜家數據顯示,萬師傅顧客凈推薦值高達92%。憑借優越的服務品質,萬師傅獲評艾媒金榜“互聯網家居售后服務平臺TOP1”,成為2023年消費者最喜愛家居服務平臺。
科學技術可模仿,商業模式可復制,由人主導的服務無法復制。身為行業先驅,萬師傅與其他平臺存在的最本質的差別,是對“服務”這件事的態度。
成立11年,萬師傅始終深耕家居服務領域,力圖將服務品質做到極致,堅信服務應該走在用戶前面,永遠先人一步解用戶所急,用真心傳遞服務的溫度。
三、永葆初心,賦能師傅成長
從萬師傅傳遞的理念中,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行業標準化建設還是雙邊滿意度,皆存在一個關鍵因素——服務者。
回顧互聯網家居服務業的發展史,我們可以將服務者的變化分為兩個重要節點,一是數字化,二是職業化。
2013年,萬師傅成立之初,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人的數字化。彼時智能手機尚未普及,家居師傅大多通過坐在家具城、實體店門口叫賣的方式攬活,工作機會缺乏保障,時常過著“飽一頓饑一頓”的生活。
這些人大多年齡集中在30~45歲之間,文化水平有限,他們無法通過口碑和資歷留存客戶,也沒有權利對工作“挑三揀四”,被欠款、被斥責也無處討說法。供需雙方之間深陷“信任危機”,對橫空出世的平臺更是深閉固拒。
2013年12月23日,萬師傅成立7天后,平臺第1位師傅入駐。田曉正等人手把手教師傅用一部手機完成線上注冊,深圳坪山的羅師傅成了第一位擁有“數字名片”的家居師傅。此后,萬師傅沿用這種方式,并采取免傭、補貼、送工具、送裝備等一系列扶持行為,幫助師傅從線下轉移到線上,擁抱更多機遇和更大市場。
然而,從第一個到第一萬個,萬師傅用了整整420天的時間。
追憶這段時光,田曉正表示,服務行業的數字化,核心在于人的數字化,只有完成了這一步,才算是真正實現數字化轉型。
現如今,萬師傅平臺入駐師傅超350萬,擁有全國最龐大最優質的家居服務力量,也為全國4000萬家庭提供超1.6億次服務。
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家居服務平臺,萬師傅沒有停下腳步。更準確地說,萬師傅從成立初期,便致力于推動師傅的職業化建設,其屬于萬師傅行業標準化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其他平臺不同的是,萬師傅不僅關注師傅的收入問題,更關心他們的職業規劃與生存環境,是服務者公認的“最尊重師傅的平臺”。
通過構建資質認證系統、開創“8·3師傅節”、建立“師傅職業化實驗基地”等一系列舉措,萬師傅始終致力于幫助全國家居服務者實現職業化,培養職業素養,建立職業認同,提高社會地位,實現人生價值。
越來越多師傅的真實面貌通過《萬師傅的一天》紀錄片展現給大眾,家居師傅得以依靠一個個視頻、一次次服務逐漸建立起職業形象,打破大眾根深蒂固的偏見與刻板印象。在獲得穩定的收入之后,對師傅來說,認可與尊重彌足珍貴。
《道德經》中有一句話,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萬師傅不止一次強調服務者的重要性。
用田曉正的原話來說,在家居行業,改變行業的核心力量,在于行業的最小服務單元——師傅。只有一線服務者的工作生活變得安全、溫暖、有尊嚴,才能從根本上凈化行業生態,提升行業效率,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結語
“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每一次細微的創變,才造就如今的家居服務業。毫無疑問,成立11年來,萬師傅是幸運的,沒有仙人指路,摸著石頭過河,也一步一個腳印發展到了現在的規模。
可不論現有平臺的規模有多大,后來者如果能讓交易中的買賣雙方更滿意,那它永遠有機會。換言之,交易平臺的壁壘是滿意度,而非規模。
萬師傅表示,提升用戶的滿意度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要不斷超越用戶預期,不斷追求服務上的極致,提升交易雙方的滿意度。
眾多家居品牌和萬千家庭將萬師傅視為首選,決不是因為價格和模式這類的淺層因素,而是出于對萬師傅這個品牌的認同,認可萬師傅的發展理念,相信萬師傅選擇的“道路”。
任何一個消費者品牌,無論如何變革,只有回歸用戶,真心為用戶創造價值,才能真正贏得市場,獲得長足發展。
來源:企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