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跳出農村,新農人你這回來到底是安徽為了啥?”
2013年,當吳松青放棄南京市的岳西體面工作,回到家鄉安徽省岳西縣來榜鎮時,追逐立刻引發了家人的興農不解。
吳松青自2008年從安徽財經大學畢業后,新農人一直在南京打拼。安徽2013年,岳西聽聞家鄉號召大學生返鄉創業,追逐他便放棄了大城市的興農穩定生活,回到了岳西。新農人
“我內心里一直都有一個想法,安徽用自己的岳西知識幫助家鄉的鄉親們過上好日子。”吳松青說。追逐
岳西縣思遠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桑枝木耳種植基地。興農陳若天 攝
吳松青的家鄉來榜鎮擁有優質桑園13000余畝,素有“安徽蠶桑第一鎮”的美譽。蠶桑產業每年給村民帶來收益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廢棄桑枝。
“以往,部分桑枝被村民拿來當柴燒,很容易污染空氣。如果能將這些桑枝制成基料,用來種植木耳,豈不是變廢為寶?”在經過認真調研,并得到安徽省農科院專家的大力支持后,回鄉當年吳松青便流轉了50畝土地,開始種植桑枝木耳。
“桑枝木耳因為口感獨特、營養豐富,市場回購率很高。”看到廣闊的市場前景后,吳松青開始穩步擴大種植規模,并于2016年注冊成立岳西縣思遠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近幾年,該公司年產值均超過1000萬元,并實現了逐年穩步增長。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許多村民的腰包也跟著鼓了起來。
吳松青正在查看菌棒。王先國 攝
“我們實行‘技術服務+種植基地+農戶+保護價回購+統一品牌銷售’的經營方式,村民們基本不用承擔風險,就能有不錯的收益。”吳松青介紹,公司除了直接給500余位村民提供就業機會外,還間接帶動13個自然村發展桑枝木耳產業,培育了不少種植大戶。
為了第一時間幫助鄉親們解決技術難題,吳松青的手機24小時不關機。電話里說不清楚的,他還會及時趕到現場。
“一個人帶富一群人,我們打心眼里感謝他?!碑數卮迕駰钛┣壅勂饏撬汕?,豎起了大拇指。
為了促進桑枝木耳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吳松青還積極同安慶師范大學、安徽省農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在提升生產質量、優化生產工藝、節約生產成本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岳西縣思遠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員工正在查看白木耳。陳若天 攝
“鄉村是年輕人施展才華的大舞臺,只要腳踏實地,未來將會有無限可能?!眳撬汕嘈χf。
在岳西,像吳松青一樣逐夢沃野的“新農人”不勝枚舉。
“2013年,岳西縣開始實施‘大學生回鄉工程’,此后每年都有一批岳西籍的大學生選擇回到家鄉,用他們的知識與熱情為家鄉發展注入新活力。”岳西縣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高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