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驕陽似火,活水護苗稻浪翻青。潤田7月24日中午,農技來安縣水口鎮油坊村種糧大戶高學兵站在田埂上,活水護苗看著清凌凌的潤田河水順著渠道汩汩流入自家的800多畝稻田,黝黑的農技臉上露出了笑容:“虧得鎮里調水及時,稻子沒受旱,活水護苗這下心里就踏實了!潤田”
此時,農技不遠處的活水護苗清水村,王德山家庭農場里,潤田縣農技推廣中心植保站站長張華中正撩起褲腿,農技頂著烈日,活水護苗俯身探查稻株。潤田汗珠順著他的農技帽檐往下滴,他卻顧不上擦:“孕穗期要淺水勤灌,既降溫又促穗分化,老王你記住,水層保持在3至5厘米最合適。”
今年以來,來安縣的水資源格外吃緊,累計降水量359.7毫米,較常年少四成多;梅雨期雨水更是“縮水”近五成,水庫塘壩蓄水量僅0.91億方,為總蓄水能力的38%,僅能滿足城鄉居民基本生活用水需求,農業灌溉用水缺口較大。氣象部門預測,未來一個多月雨水仍少,高溫天扎堆,抗旱成了全縣上下的“頭等大事”。
“今年以來,我們充分發揮建成水利工程作用,優化調度方案,提引外水8800萬方,相當于40多個小水庫的水量,有效緩解了旱情。”來安縣水利局長張越介紹,面對旱情,該縣積極行動,年初就對全縣20個國有水庫、泵站以及兩處臨時泵站的設備進行全部檢修,確保抗旱設備開機率100%;同時嚴格執行“先生活、后生產”原則,科學統籌內水外水,動態監測重點水源地蓄水量,在丘陵圩區實施溝灌補墑,在山區推廣機井滴灌噴灌,科技賦能、精準施策,讓糧田得以精準“解渴”;此外,與氣象、農業部門加密會商,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防范“旱澇急轉”風險。目前,全縣農業灌溉和人飲用水形勢相對平穩,局部區域農業用水仍緊張。
這邊水利人忙著“找水”,那邊農業農村局的技術員們早已扎進了田里。7月22日的農技推廣會上,全縣6個種植業督導組,每組分片包保倆鄉鎮,天天在田間地頭轉,看苗情、摸墑情;88名技術指導員也領了任務,包保聯系全縣12個鄉鎮的400多個農戶和種糧大戶,進行分類精準指導。張華中便是其中之一,這是他今年第三次踏進王德山的稻田,從播種到防蟲防病,全程跟蹤指導。老王看著800畝綠油油的直播稻長勢喜人,像是吃了“定心丸”:“張老師教的法子管用,今年豐產問題應該不大。”
農業穩產豐收,灌溉用水是保障。當前,來安縣水利、農業農村、防汛抗旱等部門協同聯動,積極開展水源調度、電力保供和逐級提水,按照“錯峰蓄水、梯級提水、科學配水”的原則,確保滿足各鄉鎮農業灌溉基本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