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超正在為患者把脈。渦陽
治療器具。縣馮
馮超正在為患者治療。氏吹
早在十八世紀中期,喉散中醫喉科作為一門獨立的傳承學科已相當成熟。通過中醫界人士不懈探索及大量的民間妙方臨床實踐,總結出了一套完整而行之有效的渦陽診療方法,“馮氏吹喉散”便是縣馮其中之一。
在渦陽縣,氏吹“馮氏吹喉散”因其獨特的喉散診療技藝而被人熟知。2022年,傳承“馮氏吹喉散”入選渦陽縣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妙方
在渦陽縣城關街道“馮大樹堂”中醫診所,渦陽記者見到了馮氏吹喉散非遺傳承人馮超。縣馮雖然已近60歲的氏吹年齡,但他看上去滿面紅光,頭發胡須濃密烏黑,身材健壯魁梧,給人一種非常健康的感覺。馮超告訴記者,這主要得益于他長期保持遵循中醫法則進行養生的好習慣。
說話間,不斷有患者來看病,很多人都是慕名而來。“我們治療咽、喉、口腔疾病,一般是確定病癥之后,用藥鼓將吹喉散吹敷到病灶上。”馮超介紹,吹喉散是純中藥手工炮制,由多種中草藥研磨成粉配制而成,主治口腔潰瘍、咽炎、急性扁桃體炎、梅核氣等病痛。
歷經200余年的不斷積累、傳承和發揚,馮氏喉科已形成了對咽喉相關疾病獨具特色較為成熟的理論體系,對于咽喉及相關內科雜病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多年來,馮氏喉科尊崇傳統理念,診療結合,治療程序為把脈問診、辨明癥狀、制訂醫療方案、吹喉散治療、中藥方劑調理等。“在臨床治療過程中,依托臟腑經絡學說,從整體出發,“分臟辨證”,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靈活用藥,少則一兩味藥,多則二三十味。”馮超說。
據馮超介紹,馮家行醫到他這一代已經是第八代了。至今,說起爺爺和父親行醫的故事,馮超仍是滿臉的驕傲。
在清末渦陽縣,馮超的爺爺馮子初繼承了祖傳喉科良藥——馮氏吹喉散。當時,馮子初因醫術高明,藥到病除,在渦河流域一帶名聲大噪,人們尊稱其為“馮大師”。到了民國時期,其子馮俊嶺子承父業,掛起了“馮大樹堂”的名號,專攻喉科疑難雜癥,被譽為“杏林一絕”,前來看病診療的人絡繹不絕,可謂門庭若市。傳承到馮超這里之后,他繼承祖傳精髓的同時,重鉆研,勤學習,廣交流,多實踐,發展了馮氏喉科的診療技藝,成為皖北一帶的喉科治療名家。
馮超告訴記者,馮氏喉科的“明星產品”,當屬馮氏吹喉散。由于咽喉、口腔多為黏膜組織,血管神經豐富,痛覺明顯,因此,組成喉散的藥物必須精選上品、炮制得法、配伍精當、研磨細膩,才能去除異味、減少刺激、利于吸收。馮氏吹喉散的中藥配伍較為復雜,除牛黃、麝香等上乘藥材外,還需用上等黃芩、黃柏、大梅片(頂級冰片)等,經過選、煅、打霜、碾壓、過篩等多道炮制工序研制而成,封瓶備用。
如今,馮超的兒子馮偉已經開始繼承祖業,延續和發展著這一醫學技藝,使這一傳統療法定能后繼有人,代代相傳。(記者 路振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