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聽到黃永玉老師過世,真正本來我們都對他的藝多位百歲展覽充滿期待,怎料……”聽聞黃永玉逝世的廣東消息,全國政協委員、文藝廣東省美協副主席許鴻飛語氣里充滿了遺憾。家追
許鴻飛與黃永玉。資料圖片
“我也看過他準備展覽的廣東一幅作品,都是文藝重彩人物畫,非常少見。家追”許鴻飛表示,憶黃永玉黃永玉對自我藝術創作有很高要求,真正他要求展覽呈現給觀眾的藝多位都是新畫,不能“倚老賣老”:“這才是廣東一位真正的藝術家,對藝術有不斷的追求,也是青年藝術家很好的學習榜樣。”
許鴻飛給黃永玉塑像。資料圖片
許鴻飛與黃永玉。資料圖片
許鴻飛回憶,他與黃老相識于1999年。在自己的創作過程中,黃永玉對他也帶來很大激勵。許鴻飛經典的“肥女”系列也在黃老的不斷鼓勵下推陳出新:“黃老將快樂、幽默和愛融合在作品里面,他的心態也一直保持得很好,也很支持我創作‘肥女’作品,他說這是全世界都能接受的藝術語言,可以將現實生活的幸福感表現出來。”
許鴻飛經典的“肥女”系列在黃老的鼓勵下推陳出新。資料圖片
許鴻飛與黃永玉。資料圖片
許鴻飛與黃永玉。資料圖片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廣東畫院院長林藍:
他一直以無拘無束、無懼無畏的探索,去展現藝術家真正的靈魂
黃永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莫過于他敢說敢為的真性情。而同樣以“真性情”著稱的廣東著名畫家林墉,也是黃永玉的“忘年之交”。“父親與黃老年齡相差差不多20歲,但他們之間保持著橫跨兩個世紀、六七十年的深厚友情。”林墉之女、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廣東畫院院長林藍回憶,黃老還邀請他們一家到“萬荷堂”共度春節,其樂融融。他還邀請林墉之妻、著名書法家蘇華為“萬荷堂”手書對聯。
1999年,黃永玉在繪制人像。
1999年,黃永玉在廣東美術館籌辦跨年展期間,曾在廣州旅居11日。在這短短的時間里,黃永玉就為展覽完成了13座雕塑,其中包括放在“萬荷堂”里的《自塑像》,還有一件作品位于廣州歌劇院。身為黃老創作的助手,林藍還記得,黃老還向她借去襯衣與牛仔褲,直接套在雕塑上進行加工。
2000年,林藍與黃永玉在萬荷堂。
“黃老一直說:廣東的朋友是我最好的朋友、最真實的朋友。”回顧黃老一生的創作歷程,最讓林藍感慨的是:版畫出身的他,從書畫、雕塑到文學,一直在不斷尋找藝術的新路徑:“他一直以無拘無束、無懼無畏的探索,去展現一個藝術家真正的靈魂。”
“他是桀驁不馴的藝術家,但他對朋友有情有義,對生活充滿真實的熱情,永遠值得我們懷念。”她說。
黃永玉1999年創作的童戲銅像。
中國作協散文委員會副主任熊育群:
他是一個玩家,很懂得生活,做人特別真實
去世之前,黃永玉一直在創作自傳體小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除小說外,黃永玉也寫詩。中國作協散文委員會副主任熊育群就是他的一位“粉絲”:“他將自己活成了一個文壇的神話式人物,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藝術。”
近20年前,熊育群曾到“萬荷堂”與黃永玉展開對話。“朱德群現在怎么老成這個樣子了?太不像話了!”看到熊育群與朱德群對話的報道,黃永玉迫不及待就跳起來。“其實,黃老與朱德群也差不多是同齡人,但他就是不服老,像個老頑童一樣,一直保持著童心,沒有一點老年人的樣子。”他回憶道。
黃永玉喜歡養狗,或許是“物似主人形”,黃永玉家里的狗也像“老頑童”一樣頑皮。熊育群還記得,黃永玉每次回到老家,都會帶著朋友到鳳凰的沱江野炊、垂釣、游泳。“他確實是一個玩家,很懂得生活,做人特別真實。”他說。
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廣東省文聯原主席許欽松:
他的作品面貌特立獨行,但“融匯中西的特點與嶺南畫派精神是相通的”
“黃永玉與黃新波先生是好朋友,早在抗戰勝利后,黃永玉就曾參與黃新波等人在香港組織的‘人間畫會’。”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廣東省文聯原主席許欽松也從多年前便與黃永玉有過往還。他還記得黃永玉上世紀70年代在廣州文化公園首次舉辦個展的情形。黃永玉創作的水仙與荷花等作品,都給許欽松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版畫《阿詩瑪》是黃永玉的成名作。當時還以版畫創作為主的許欽松,正嘗試往國畫的方向轉型,黃老也給他帶來不少鼓勵。“黃老說:畫版畫也可以畫國畫嘛,版畫國畫不要分得那么清楚!”許欽松表示,黃永玉在廣東朋友很多,每次舉辦展覽都愛從其他藝術家身上收獲更多建議;黃永玉的作品面貌特立獨行,但“融匯中西的特點與嶺南畫派精神是相通的”。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劉稚:
他的藝術才華所有人都知道,但是他的文學才華我希望更多人知道
劉稚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黃永玉長篇小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的責任編輯。她聽到黃老去世的消息時非常驚訝:“我也是今天才聽到消息,太驚訝了。兩周前我還和他女兒通電話,當時沒有說身體特別不好。”
劉稚告訴記者,黃永玉近兩年一直在準備他的百年藝術大展,信心十足,說一定會出乎大家意料的,給大家驚喜。“他那么大的雄心,還沒推出,就先走了。太遺憾了!”
黃永玉90歲開始寫作長篇小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如此高齡還能保持這么旺盛的創作力,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界無出其右。目前在人民文學社已推出《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朱雀城》(六卷)、《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八年》(上中下)、《無愁河的浪蕩漢子·走讀1》。
作為責任編輯,劉稚每次見黃永玉都是在說他的《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她說,“黃老原本說寫到1952年他從香港回北京。后來他說可能寫不完。干脆就不寫了。他的事情太多了,要畫畫,要準備展覽。一個90多歲將近百歲的老人,寫他20多歲從廣東準備去闖上海的經歷,那種青春場景,真的非常生動,活靈活現。黃老的這部大部頭長篇小說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我特別希望讀者有機會讀一讀。他的藝術才華所有人都知道,但是他文學才華的這一面,我希望有更多人知道。”
書評人綠茶:
他的一生很精彩,他的精彩不是裝大師,就是一個可愛的老頭
書評人綠茶最后一次見黃老,還是在疫情前。“當時李輝老師帶著我們‘六根(公號)’幾個去太陽城看他,那天黃老很高興,給我們畫了六根手指頭。李輝老師跟他說,綠茶也在畫畫。他就說,你把素描本拿給我看看。看完之后他說不要去學什么技巧,就這么畫就行。后來他就在素描本上,幾筆就畫出來了,他是真正的大師。”
在綠茶眼中,黃永玉他是特別好玩的老頭,家里還養了很多狗,包括藏獒什么的。“那天,我們六根有個朋友給他帶了一副拳擊手套,因為他喜歡看拳擊,戴著手套比劃了幾下。我們一般人去他那里玩,其實他對我們沒有多深的印象,可能名字都不一定叫得上來,但是跟我們聊得熱火朝天,金句很多。”
和大多數讀者一樣,綠茶和黃永玉只有幾次接觸,更多的是通過看他的畫、看他的書來了解其人其文其畫。他認為,黃永玉是把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狀態,從來沒有端著,藝術就是他的日常生活。“他對藝術,對人生,對人情世故,歷經百年,看什么都通了。他的一生很精彩,他的精彩不是裝大師,就是一個可愛的老頭,我覺得真正的大師應該是這樣的。”
據央視新聞報道,著名藝術家黃永玉6月13日去世。
黃永玉先生子女黃黑蠻、黃黑妮、李潔琴攜孫黃香、黃田今日敬告:
我們的父親黃永玉因病于二〇二三年六月十三日三時四十三分離去。我們尊重他的意愿:不舉行任何告別、追悼儀式。
黃永玉先生,筆名黃杏檳、黃牛、牛夫子。1924年7月9日(農歷)出生在湖南省常德縣(今常德市鼎城區),祖籍為湖南省鳳凰縣城,土家族人。中國國家畫院院士,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曾任中央美院版畫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是現當代中國文化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藝術家。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楊逸
剪輯:南方日報記者 何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