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市加在威信縣扎西鎮新潤豐院子蔬菜基地里,緊復進農田壟間隨處可見村民忙碌的耕復身影,10余位村民分散在不同地塊作業。種促有的業災手持鋤頭進行起壟,將雨后板結的后生土壤打碎,翻出濕潤的市加褐色新土;有的兩人一組鋪設地膜,將地膜沿壟面鋪開后,緊復進農用泥土壓實邊緣;還有的耕復負責栽苗,在覆膜上按間距戳孔,種促將蔬菜幼苗逐一栽下,業災菜苗在田壟上排列整齊,后生透著勃勃生機。市加
威信縣“7·09”洪澇災害及之后連續多日的緊復進農強降雨,使威信縣農作物受災面積19859.9畝、耕復成災面積6037.5畝、絕收面積103.95畝。隨著近期天氣轉晴,威信縣災后復耕復種工作全面啟動,目前恢復生產面積達17445.4畝。
“受連續降雨的影響,我們基地140畝蔬菜受到嚴重災害,所有的苗全部被沖毀,天放晴后我們再開始排水、補種。”基地負責人趙祖權說。截至8月1日,已有70畝土地完成補種,栽種的菜苗包括西葫蘆、花菜等速生品種,預計20天內可完成全部補種工作。
在基地的一角,威信縣農業農村局的技術人員正現場指導村民。他們仔細查看土壤濕度,并向村民重點講解淺栽防倒伏、增施有機肥等注意事項。“今年7月份,威信連續遭受強降雨,全縣范圍內農作物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縣農業農村局及時組織技術人員到各鄉鎮核實災情、研究補種、改種方案,并駐點進行技術指導。”威信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吳定財說。
目前,全市各鄉村均已同步推進災后恢復工作,通過疏通溝渠排澇、修復田間設施、調配良種農資等措施,全力降低災害損失,確保農業生產盡快回歸正軌。
在“7·09”洪災中,鎮雄縣農作物受災面積5.23萬畝,成災面積4.37萬畝,絕收需補種面積2037畝,直接經濟損失954.4萬元。面對災情,鎮雄縣有關部門一方面積極向省農業農村廳、財政廳申請獲得救災資金263萬元,對因災絕收的耕地正在進行補植補種,已經完成一半以上面積,最大限度減少損失;另一方面主動指導受災群眾抗災自救,災后施用化肥,促進禾苗愈傷復壯,面積2萬畝,災后病蟲害防治17.33萬畝次;同時對農業生產投了保的農戶進行大災賠付共計270.47萬元,分別是生豬賠付4.97萬元,種植生產賠付265.5萬元。
在“6·30”洪災中,永善縣農作物受災面積28500畝、成災面積13228.5畝、絕收面積1596畝,直接經濟損失1268.4萬元。一個多月來,永善縣全力組織復耕復種,已經完成補種改種糧食蔬菜1492.5畝(薯類1125畝、大豆300畝、蘿卜67.5畝),加強災后田間管理,施肥1450畝、中耕除草1596畝、病蟲害防災460畝。
“7·21”洪澇災害造成彝良縣農作物受災面積7862畝、成災面積6530畝、絕收面積1252畝,直接經濟損失609.55萬元。災害發生后,彝良縣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核災查災,指導群眾開展排澇清淤、農田消毒、扶苗補救等工作120余次,協調調配種子46.65噸、農藥2噸、疫情防控物資1.5噸,指導群眾已完成改種補種面積500多畝,主要改種作物為紅薯、蔬菜、豆類等作物。
記者:陳忠華 通訊員:徐紅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