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傅在視頻賬號里扮演不同的跟網城市。圖片截自“叨叨傅”視頻賬號
“蘇超”火了。紅聊話
被調侃為“蘇超”的蘇超正式名稱是“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比賽是有分認真的,規則是散裝江蘇標準的,但在互聯網上,跟網它的紅聊話另一種打開方式——充滿地域特色的輕度玩梗拉踩更受歡迎。網友用“十三太保”稱呼參加“蘇超”的蘇超城市,“比賽第一,有分友誼第十四”“沒有假球,散裝江蘇全是跟網世仇”。(詳見報道《誰當南哥,紅聊話誰是蘇超十三妹:“散裝江蘇”玩成了城市足球頂流》)
“十三太保”的說法在2020年出圈,江蘇13個城市各自組隊支援武漢,有分給網友留下“散裝”的印象。隨后,這個近乎刻板的印象在短視頻平臺被不斷強化,還衍生出文化屬性鮮明的城市“性格”。在以“散裝江蘇”為主題創作視頻的自媒體里,網名為“叨叨傅”的博主甚是亮眼,他自2020年開始創作,截至發稿,抖音賬號粉絲兩百多萬。“蘇超”密集的地域熱梗,成了他加持流量的超級“東風”。
叨叨傅本名傅博,36歲,拍視頻是“副業”,本職工作是某央企北京指揮部經濟計劃部部長。他介紹籍貫時止于蘇北,不愿再公開說具體市縣。在他受到歡迎的自創視頻里,他一個人分飾多角,把每個城市的語氣、角色和小心思寫成劇本,配以解說、表演,視聽效果拉滿。而視頻外的線下采訪中,他卻說話非常小心:“這段別寫”“別制造對立”。
“蘇超”搭臺,叨叨傅借勢,“十三太保”的故事進入了更大的娛樂傳播空間,誰也不知道它的盡頭是什么。采訪那天是6月初,南京這座常被調侃為安徽省會、“安徽人的耶路撒冷”的城市,氣溫已經和“蘇超”一樣火熱。
在快要結束這場言談間充滿戒備的訪談時,傅博認真起來:“如果‘蘇超’每年都能辦一次,對中國足球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說完,他沉默了幾秒,又習慣性地笑著改口:“算了別寫了,別制造對立,中國足協要是看見,還以為——我中國足球就靠你了?”
關于冒犯:我有分寸
南方周末:“十三太保”的叫法流行之前,江蘇是以蘇南、蘇中、蘇北來分,有人說那時候地域歧視挺明顯的,像蘇南歧視蘇北。
叨叨傅:我們為什么要聊這種歧視的話題呢?我不喜歡這種問題。那你覺得現在還有歧視嗎?
南方周末:我覺得現在被消解掉很多。
叨叨傅:是我的功勞嗎?
南方周末:你覺得是你的功勞嗎?
叨叨傅:是經濟的發展導致這種隔閡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