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賓虹陽朔寫生畫稿浙江省博物館藏

黃賓虹陽朔寫生畫稿浙江省博物館藏
紀游山水是黃賓虹紀黃賓虹繪畫的重要畫題之一,日前,游山由浙江省博物館主辦的水展“乘興看山多——黃賓虹紀游山水展”(上期),正在浙博孤山館區黃賓虹藝術館二樓展出,亮相展出作品43件(套)。浙博展覽上期以黃賓虹的黃賓虹紀四類山水典型為線索,以他的游山家鄉新安起首,跟隨畫家之眼,水展游新安、亮相浙東、浙博蜀江、黃賓虹紀粵西。游山展覽將展至5月29日。水展
黃賓虹(1865-1955)一生南北往來,亮相遍賞名川靈岳,浙博常以黃山、雁蕩、蜀山、嘉陵、西湖為題作詩作畫贈答同道。其《講學集錄》中的《畫理篇》將中國自然風景分為四類典型:浙東山水、蜀江山水、新安山水、桂林(粵西)山水,言浙東以瀑布勝,桂林以巖洞勝,蜀江以屋宇林壑層巒疊嶂勝,新安以黃山白岳勝。
新安山水
黃賓虹祖籍徽州歙縣潭渡,潭渡黃氏是當地大族,素以詩書傳家,其中不乏雅好書畫者,如黃琳,工詩文書畫,與鄭旼、許楚齊名,黃琳從侄黃呂、黃文亦有畫名。黃賓虹少年時期家境優渥,生活安逸,因為讀書應試,常往返于金華、歙縣。讀書之余,便以書畫篆刻自娛,自言:“余弱冠讀書鐘山邗水間,歲終歸黃山,春出新安江,瀏覽江南北山水。誦習之暇,游戲水墨。”
因為地緣因素影響,黃賓虹對于新安畫派十分親近,早年作品中細而瘦的山勢,吝惜含蓄的用筆,都是新安派的影響。黃山諸景亦是黃賓虹鐘愛的繪畫題材,他認為黃山兼桂林、雁蕩之奇,華山之雄,為天下山水之大觀。
浙東山水
因為黃父定華常年在浙江金華經商,黃賓虹生長于此,幼年時由父親啟蒙讀書習畫。因戰亂頻仍,黃家一度避居金華山,黃賓虹便在山中讀書習畫。黃賓虹言“歲終歸黃山,春出新安江”,便是出歙縣乘船沿新安江轉蘭江而下,即可至金華。
浙東山水的代表是金華、雁蕩兩山,黃賓虹認為金華、雁蕩丘壑奇絕,非江南常見的平遠景。金華周圍多丘陵,三面環山,北面即是赤松子修道的金華山。出金華山,沿甌江、衢溫公路東下,便至永嘉雁蕩山。黃賓虹認為雁蕩山瀑布亦奇,水激風響,豁人心目。
蜀江山水
1932年秋,黃賓虹應邀赴四川藝術專科學校講學。此次蜀江之行,賓老與畫家吳一峰(1907-1998)同行,中秋由上海啟程,乘船沿長江而上,十二日后抵達重慶,又由宜賓經岷江抵成都。兩岸景色奇絕深秀,尤其是宜賓以上的三峽、漓堆、峨嵋,兩人常站在甲板上寫生,賓老觸景生情,還寫下了不少詩歌。因軍閥混戰,黃賓虹滯留成都、重慶,直至次年九月才返滬。1934年,黃賓虹聽從友人與門生建議,刻印了《蜀中雜詠》與《濱虹紀游畫冊》,以紀念即將到來的七十歲生辰?!稙I虹紀游畫冊》中,四川獨占十二幀,可見蜀中山水對賓老的影響。
粵西山水
黃賓虹有兩次粵西之行,第一次在1928年夏,第二次在1935年秋,均是應邀講學之故?!饵S賓虹畫語錄》便是在第二次廣西講學后過香港與蔡哲夫、張谷雛等談藝論道后,由張谷雛輯成。
1928年夏,陳柱尊邀請黃賓虹赴廣西講學,他在《憶舊游》中回憶此行途中賓老是如何寫生的:“當吾隨老先生游桂林也。每遇一名勝。則必詢其地名。詳其古跡。而黃先生亦必為之寫其形態。貌其草木。凡自昭平以至桂林。靡不有名勝。名勝靡不游。游靡不畫。凡游共二十余日,寫真數百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