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通知,支持組織開展2024年“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活動,企業完善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渠道,融通推動更多中小企業融入大企業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發展達成一批融通合作項目。實現
當前,多贏市場競爭正從單個企業間的支持競爭轉為產業鏈之間的競爭,創新模式也從單項技術突破轉為跨領域跨學科融合攻堅,企業推動著各類企業打破壁壘、融通融通合作。發展在這樣的實現格局下,企業創新與產業發展也從單打獨斗走向眾創共創、多贏協同發展,支持大中小企業不再是企業獨立割裂的個體,而是融通以創新創業為紐帶愈加緊密地聯結在一起。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成為提高產業創新能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要在融通發展中實現共贏,大企業要扮演好“龍頭”“鏈主”角色,搭建平臺、共享能力,以資金、數據、渠道等資源賦能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則要努力創新技術、產品、模式等,用專業、特色、優勢來補位,為團體帶來效率提升和新的競爭優勢。
在技術創新上,大企業可以開放設備場地、數據庫等創新要素,以大企業“發榜”、中小企業“揭榜”的方式,助力中小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并通過先試、首用中小企業創新產品,促進研發成果加快轉化、進入產業鏈;中小企業要梳理產業鏈薄弱環節和大型企業配套需求,專門開展技術攻關,輸送技術創新成果,實現小配件蘊含高科技、小規模支撐大配套,共同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
在融資供給上,大企業需支持配合中小企業開展供應鏈融資,實現自身優質資信與中小企業共享共用,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中小企業則可以借助金融“活水”加速專精特新發展,實現從受益者向賦能者的轉變。從“單打獨斗”走向融通協同,大企業要有明確的合作標準和篩選條件,中小企業也不能一味迎合大企業的需求,而要在保持規模完整和獨立性的基礎上,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企業發展生態。
大中小企業競爭優勢不一樣,在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數據鏈、資金鏈、服務鏈、人才鏈等方面都有互補空間,只要拆除理念、信息、資源等方面的“籬笆”,確立共同愿景,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規范的合作分工、可行的行動方案,就能打造創新協同、產能共享、供應鏈互通的新型產業創新生態,攜手實現多贏。
作者:曾詩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