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9日,案火武漢,可心流浪貓狗愛心認養活動在凱德廣場武勝店舉行(圖文無關)。動別視覺中國/圖
在北京市公安局網上平臺“云展示”約24小時后,沖動5個月大的流浪流浪狗“小膽兒”有新家了,“小膽兒”是狗領新主人起的名字。
“小膽兒”是養文那種村口最常見的土狗模樣,黃色、案火長臉,可心嘴凸得像“自行車座”。動別大約在領養信息公布的沖動前一周,“小膽兒”被送到了位于昌平區七里渠的流浪北京市公安局犬類留檢所(下稱留檢所)。
多份調研報告顯示,中國流浪狗數量高達4000萬只。作為四千萬分之一的“小膽兒”是幸運的,在留檢所,它這么快就找到了新主人,歸功于幽默的介紹文案:“膽小,內心慌得一批,外表卻穩如老狗。”
北京市公安局上線了待領流浪狗頁面,文案輕松活潑,深受網友歡迎。北京市公安局網站截圖
“沒想到會這么火。”文案來自愛犬志愿者老趙。2023年,他的金毛犬“路飛”因癌癥去世,他一度想花高價克隆寵物,走訪多家救助機構后,最終領養了兩只金毛犬。
近二十年來,留檢所只開放線下領養,長期禁止拍照,老趙嘗試在小紅書上分享領養信息,助推了線上領養平臺的開通。
對城市流浪狗,清理還是救助?恐犬與愛犬人士各執一詞,收容機構也備受爭議。對于留檢所這樣的官方管理的收容機構,曾遭受著狗狗“只能活7天”等嘲諷;私人的“愛心救助小院”或保護組織,募集善款的金額及用途也常受質疑。
云展示讓領養代替購買,更加透明、可行,“小膽兒”們順利找到了新家,長期封閉、忌憚鏡頭的留檢所,正在小心翼翼地敞開懷抱,而流浪狗的系統管理制度,仍待完善。
每個字都是對“毛孩子”的愛
留檢所里,“小膽兒”名喚編號“1-1號”。老趙大約花了5個小時,寫了它和其他24只狗狗的簡介,發在“平安北京”微信公眾號的“待領養犬”信息里。
1排20的邊牧:“與它對視的話甚至可以感受到那種令人傷心的平靜感,是一條很講究很通人性的老狗。”
1排16的金毛:“眼睛小,但心眼兒大。眼神清澈又愚蠢,誰來誰喜歡,但就是沒人領回家。”
文案在小紅書被很多網友主動分享,熱度最高的一條筆記有1.1萬點贊。有評論說:每個字都是對“毛孩子”的愛。
家在北京六環的張璇在網上看到了領養信息,一眼就“鎖定”了“1-1號”。每周五是領養開放日,5月16日上午,她請了半天假,坐了近三個小時地鐵抵達留檢所。
張璇趕到現場,距離領養時間結束還有兩分鐘,她就直奔“1-1號”,“如果我選了其他狗狗,意味著小膽兒又一次被放棄”。
根據《北京市養犬管理規定》,市公安機關設立犬類留檢所。根據北京公安官方發布的信息,目前所有開放線上領養的狗狗都來自留檢所,這里由北京市公安局管理,承擔流浪犬和罰沒犬的收容、檢疫及領養工作。
沒有公開信息顯示“小膽兒”是怎樣來到七里渠留檢所的,狗狗的來處或許有檔案,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