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濟南訊(記者尹訓銀)近年來,平替“平替”消費作為一種聚焦性價比的山東省消消費模式逐漸興起,不少消費者也愿意選擇價格親民、提醒替代功能接近的并非替代產品來滿足需求。7月14日,平替山東省消費者協會就“平替”消費發出提示。山東省消
山東省消協提醒消費者,提醒替代“平替”的并非本質是“性價比優化”,而非“低價替代”。平替消費者應認清真正“平替”與劣質模仿的山東省消區別。如美妝“平替”應關注有效成分含量和配方體系,提醒替代而非僅模仿包裝;數碼產品需考量芯片性能、并非續航等核心參數。平替選購時,山東省消應依據自身需求,提醒替代避免被商家過度營銷的“大牌關聯性”誤導,更聚焦實用指標,不為“偽性價比”買單。應建立長期性價比思維,綜合考量產品生命周期成本,警惕低價家電高能耗、高維修率問題,關注食品、日用品的保質期與安全認證。
廣大消費者在選擇“平替”商品時,要注意查看產品信息,查看成分表、執行標準、生產資質等標識(如化妝品需符合《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食品需具備SC認證),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渠道核實商家資質。選擇大型電商平臺、品牌官方渠道或線下商超等正規渠道購買,并注意保存購物憑證、聊天記錄等證據。如遇質量問題或虛假宣傳等消費糾紛,可通過與商家協商、向平臺投訴等方式解決,也可撥打12345熱線、登錄全國消協智慧315微信小程序或向消費者組織進行投訴。
企業需堅守誠信底線,如實說明產品與被替代產品的差異,避免“完全替代”等絕對化用語,明確標注成分含量、性能參數差距。鼓勵企業以需求為導向,通過研發投入、工藝優化實現“質優價宜”,如部分國產品牌以成分透明化、自主創新打造良性“平替”產品。相關行業協會可牽頭制定“平替”產品分類標準與品質評價指標,建立自律公約,避免低價惡性競爭,推動“平替”消費向“價值替代”升級。
構建“平替”消費的良好生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比如監管部門可以加大對虛假宣傳、假冒偽劣行為的查處力度,規范“平替”相關營銷用語,推動建立跨部門聯合監管機制;媒體則是發揮輿論引導作用,客觀解讀“平替”消費的內涵與潛在風險,及時曝光侵權案例,積極傳播理性消費理念;消費者也應增強社會監督意識,通過正規渠道反饋問題產品,共同營造以誠信為本、優質優價的市場氛圍。
責任編輯:呂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