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界首“向美而生長三角非遺系列——安徽阜陽界首彩陶展”正式在蘇州博物館本館忠王府楠木廳與觀眾見面,彩陶這也是走進阜陽非遺項目首次在蘇州展出。
三彩剔花故事人物紋罐、蘇州界首化妝土陶罐、博物三彩刻四藝如意紋折沿盆、界首界首窯花卉人物紋四系壺、彩陶界首窯西游記故事紋罐……一件件帶著泥土氣息的走進古近代彩陶作品在蘇派古建筑中露面,受到當地觀眾熱烈歡迎。蘇州大家表示,博物從界首彩陶看到了界首民風質樸淳厚,界首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彩陶歷史文化底蘊。
據介紹,走進該展覽由蘇州博物館聯合阜陽市博物館、蘇州阜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博物界首市博物館、界首市文化館共同舉辦,展期將持續至12月15日。展覽遴選了界首彩陶陶瓶、陶罐、陶塑等共55件(組),匯集代表性的早期器物與當代創作,包括王京勝、盧群山兩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一位省級非遺傳承人和兩位市級非遺傳承人的代表作品。展覽分為“陶韻薪傳”“陶藝工琢”和“陶思淵長”三個單元,講述界首彩陶的歷史脈絡、當代發展、傳承情況、工藝流程與創新存續,表現了非遺技藝的精巧細致和傳承人的堅守執著,向觀眾展示了皖北民眾的生活面貌,彰顯民間文化的旺盛生命力。
界首彩陶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唐宋時期,在漫長的歲月里保持了民造民用的底色,逐步轉向供觀賞陳設的工藝品。2006年,界首彩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次年,王京勝、盧群山被列為該項目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數百年流轉間,界首彩陶逐漸形成自身特色。外觀上,界首彩陶有著以紅地白花、三彩和刀馬人紋飾為主的藝術特征;工藝上,界首彩陶采用復施化妝土、刻花剔地、點染綠釉等工藝技法,別具一格。(記者 王雪潔 實習生 趙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