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居民活動空間不足、淮北閑置邊角地影響城市美觀等問題,市探索口設新淮北市探索實施“口袋公園+”復合開發新模式,園建打造群眾身邊的模式品質共享空間。目前,淮北全市累計建成口袋公園43處、市探索口設新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園建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3.14%,模式位居全省前列。淮北
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市探索口設新推動“口袋公園+群眾參與”。園建在口袋公園選址、模式設計和品牌命名中,淮北淮北市通過線上問卷、市探索口設新線下走訪、園建社區議事等方式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建議,同時綜合考慮城市總體規劃、人口分布、綠地需求等因素,在老舊小區、商業街區、學校周邊等人口密集區域,科學選取閑置空地、廢棄廠房等點位,因地制宜打造不同主題類型的口袋公園,滿足群眾差異化需求。如,在淮紡路中學周邊建設學校型口袋公園——淮紡園,滿足候學、游樂、休憩功能的同時,融入科普、文化展示等內容。
融入地方特色元素,推動“口袋公園+復合功能”。堅持將地方特色元素融入口袋公園建設,在老火車站北側口袋公園保留“煤海之子”雕塑,展現淮北“因煤而立、緣煤而興”的城市歷史,實現“老地方”與“新樂園”交相輝映。結合智慧城市建設,在世紀廣場、惠澤公園、火車站東等口袋公園安裝智能健身器材、兒童游樂設施、環境監測設備,推動口袋公園從單一景觀效果向功能多樣性、使用舒適性和全齡友好型轉變。
搭建互動交流平臺,推動“口袋公園+多元活動”。依托口袋公園的公共屬性,在學校、社區周邊的口袋公園搭建互動交流平臺,引入“公園+文化”“公園+運動”“公園+科普”“公園+普法”等特色活動,并結合重要時間節點和節日假期,組織開展歌舞表演、科普體驗、讀書分享會、法治宣傳、免費體檢等公益性活動,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記者 肖干 通訊員 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