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艇成都世運會皮劃艇馬拉松項目結束兩天比賽。親水圈美團數據顯示,經濟今年6月“皮劃艇體驗”搜索量同比增長超125%,火爆何出戶外玩水熱度顯著攀升。上運金熊貓國際賽艇俱樂部創始合伙人蔡勁秋表示,艇“水上運動正處在一個發展上升期,親水圈對水域資源、經濟設備器材和教練團隊都有較高要求。火爆何出”
每經記者|溫雅蘭 每經編輯|唐元
8月10日,上運成都世運會的艇皮劃艇馬拉松項目結束了兩天的比賽。在興隆湖湖濱賽場,親水圈選手們在水上劃動槳葉,經濟在陸地上奮力沖刺,火爆何出引得觀眾加油聲此起彼伏。上運
皮劃艇、賽艇等水上項目在競賽項目中一直是較為小眾的存在,但在大眾層面,這些水上項目卻是話題度最高的小眾運動之一。美團數據顯示,今年6月,互聯網平臺上“皮劃艇體驗”搜索量同比增長超125%,戶外玩水的熱度顯著攀升,周邊設備租賃和教學服務需求增長。
“水上運動正處在一個發展上升期,”金熊貓國際賽艇俱樂部創始合伙人、CEO蔡勁秋說道,“這類運動對水域資源、設備器材和教練團隊都有較高的要求。”
從沿海到內陸,以皮劃艇、賽艇為代表的水上運動正在成為親水消費的新場景。

賽艇和皮劃艇背后的團隊建設思維
興隆湖水岸邊,魏方翌身著輕便的運動服走進金熊貓國際賽艇俱樂部,從劃船機上的訓練開始了當天的賽艇課程。
“我從2022年開始在中歐商學院讀EMBA的課程,從2024年開始,中歐商學院就把賽艇課設為開學第一課。”魏方翌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已經有17年時間,現在有一家自己的公司,為企業提供獵頭、咨詢等服務。“我既是一個創業者又是一個學生。”
賽艇起源于英國,泰晤士河上一年一度的牛津劍橋賽艇對抗賽讓這項運動名聲遠播。在中國,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在內的許多知名高校都組建了自己的賽艇隊。
企業家們對賽艇的認知或許一部分來自于亞洲賽艇聯合會終身名譽主席王石。這位萬科創始人在2005年與賽艇結緣,此后20年,王石將賽艇哲學傳進萬科,也傳進了更多的中國企業。
“賽艇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名校所認可,就在于它所傳達的精神。”蔡勁秋介紹道,“這是一個沒有個人英雄主義的運動。就像王石所說,這是一個放下自我再出發的過程。劃賽艇就像企業管理,領導者或管理者需要重新審視自己在團隊中的定位,而團隊成員之間需要換位思考、互相理解。”
賽艇的形狀細如梭子,艇身窄長,需要一定時間的訓練才能掌握技巧。而皮劃艇的艇身更加短寬,穩定性也更高,對初學者更加友好。而皮劃艇和賽艇的共同之處是其對平衡性、一致性和控制力的極高要求,力和技的結合是其團體比賽的魅力。

得益于休閑皮劃艇易于上手的特點,皮劃艇挑戰正在成為企業團建的熱門活動之一。
中宏保險全人家族創始人張小科在一個周四的上午帶領團隊在俱樂部開展了一次皮劃艇水上團建。“我選擇皮劃艇項目是因為這個運動非常有凝聚力,在職場之外,團隊成員在水上加深彼此的了解和協作,對團隊建設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賽艇和皮劃艇運動像是一種系統化、精細化的團隊建設思維的隱喻。在瞬息萬變的商業海洋中航行,領導者在帶領團隊時,需要判斷水浪,即把握市場趨勢;調整團隊的劃速,即控制運營節奏;同時保持劃槳的同步率,即注重團隊協作,以此實現組織效率的最大化。
水上運動對水域、器材、團隊要求較高
近幾年,中國水上戶外運動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在皮劃艇、賽艇之外,槳板、摩托艇、沖浪板等水上項目的關注度也持續增長。
但相比陸上運動,水上運動的參與度仍然較低。根據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戶外產業專業委員會發布的《中國戶外市場報告》,2024年水上運動的國民滲透率為28%,而陸地和山地運動的民眾參與率達到99%。
究其原因,是水上運動的發展受到水域開放程度、俱樂部運營成本、參與的季節性等諸多因素影響。“水上運動對水域基礎設施、專業水上器材、教練團隊等都有較高的要求。”蔡勁秋解釋道。
在基礎器材方面,一艘皮劃艇的價格區間在幾百元到上千元,而賽艇的購入成本更高,價格從單人艇的4-5萬元左右到8人艇的20萬元以上不等。

蔡勁秋提到,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水域資源豐富,水上運動制造業較發達,同時受到海外運動文化的影響更多,為當地水上運動的開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撐。
在長三角地區,浙江的水上產業發展尤為迅速。據央視新聞報道,富陽、淳安地區生產的皮劃艇、賽艇,占到了全國總量的6成以上,其中富陽是我國賽艇的生產基地之一,該區最大的賽艇生產企業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賽艇制造商之一。
以沿海城市的發展路徑為參考,其他城市也正在為水上運動的大眾化創造條件。
2023年,成都興隆湖與重慶漢豐湖、寧夏沙湖、安徽太平湖等非沿海地區的單位一起,入選第一批15家國家水上(海上)國民休閑運動中心試點單位。
“成都的水上運動正在經歷一個規模擴張非常迅速的階段,無論是水上運動裝備的規模、水域的質和量,還是參與的人數都正在蓬勃發展。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體驗和感受水上運動,有更多的家長愿意把孩子送到俱樂部來接受更專業的訓練和學習。”蔡勁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