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寨縣青山鎮的積分制青山綠水間,一場以“積分制”為核心的金寨激活鄉村治理變革正在悄然為鄉風文明注入新動能。這項將村民日常行為量化為積分兌換的縣青鄉村新動制度,不僅讓鄉村治理有了具體抓手,山鎮更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村民的治理思想觀念與行為模式。
從“旁觀者”到領頭雁
71歲的積分制張成鳳是抱兒山村黨齡34年的老黨員。在“積分制”實施前,金寨激活他雖熱愛文藝,縣青鄉村新動但參與村級事務的山鎮積極性不高。自從村里實施了文明新風“積分制”,治理張成鳳的積分制思想和行動發生了巨大轉變。他發現,金寨激活通過參與村級文化活動、縣青鄉村新動支持村級事業發展可以獲得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山鎮更重要的治理是,積分排名靠前能登上村里的紅榜,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這位老黨員連夜敲開了村支書的門:“我牽頭組建文藝隊,不要物資獎勵,就要個黨員示范崗”!
張成鳳主動聯系村里熱愛文藝的村民,牽頭組建了一支十余人的文藝隊伍。在他的帶領下,隊員們利用農閑時間創作排練,推出了廣場舞、小品、快板等豐富多彩的節目,不僅在村里演出,還受邀到其他村交流表演,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其他村級事務中,張成鳳積極參與,主動建言獻策。當張成鳳的名字首次登上“紅榜”時,他笑著對大家說:“黨員就該像積分榜一樣,時時處處亮身份、作表率”!
從“不在意”到“要參與”
今年50歲的詹偉是青山村村民,過去對公共事務參與度不高。文明新風“積分制”實施后,村里通過廣播、宣傳欄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詳細說明了積分規則:參與一次村里的環境衛生整治活動可以積5分,主動調解鄰里糾紛積3分,自家房前屋后保持整潔一個月積10分等,積分可以兌換生活用品。詹偉一開始并不在意,但看到鄰居參與村里活動兌換到了洗衣粉、洗潔精等生活用品,心里開始有點“想法”了。
從那以后,詹偉開始主動收拾自家門口的雜物,將公共區域打掃得干干凈凈,第一個月就因此獲得了10分。嘗到“甜頭”的他,參與村里活動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在村里組織的植樹活動中,他不僅早早到場,還主動幫忙搬運樹苗、提水澆灌,這次又獲得了5分。在鄰里關系上,他也發生了很大轉變。鄰居家的孩子不小心打翻了他家晾曬的衣服,要是以前他肯定會大發脾氣,可這次他不但沒有生氣,還笑著安慰鄰居說沒關系。鄰居為此十分感動,兩家的關系也變得融洽起來,他因為這次友善的處理方式又積了3分。此外,詹偉還主動當起了村里的垃圾分類宣傳員,向其他村民講解垃圾分類的好處和方法,幫助村里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又獲得了不少積分。
在“積分制”實施三個月后的第一次紅榜評選中,詹偉憑借累計85分的高分成功登上紅榜?,F在的詹偉成了村里的“移動監控”:發現亂倒垃圾立即上前勸說制止,遇到矛盾糾紛主動當起“老娘舅”,甚至還自費購買小喇叭錄制防火防盜宣傳語。在最近一次村民代表大會上,他作為紅榜代表發言。詹偉激動地說:“以前覺得村務是干部的事,現在明白好日子要靠大家雙手掙積分”!
從“默默無聞”到“熱心人”
在茅坪村,有一個叫劉明燦的32歲青年,是榮登鄉風文明紅榜的公益之星。
從前的劉明燦因身體原因鮮少參與村集體活動。在村干部的鼓勵下,他通過“積分制”找到了參與村務的途徑。“積分制”為劉明燦打開了新天地。第一次參加環境衛生整治,他認真清理了村口淤堵的排水溝;護林巡查時,他來回穿梭在山間地頭,一旦發現火情勢頭,第一時間通知村委會。
當劉明燦的積分攢到100分時,村委會把積分發到了他手中,鼓勵他繼續發揮自己的作用,為村集體做貢獻。如今的劉明燦成了村務“多面手”,臉上的笑容也多了,他蹣跚卻堅定的身影,正沿著他走過的山路,丈量著生命的另一種可能。
“積分制”成為“文明密碼”
近年來,青山鎮通過積分兌換生活物資的“小實惠”來激活村民參與基層公共事務的熱情,利用紅榜公示、表彰大會等“大榮譽”,塑造文明新風尚。同時,將環境整治、移風易俗等要求轉化為可量化的積分指標,讓村規民約從“墻上貼”變為“心里記”。無論是黨員示范還是特殊群體參與,都讓村民在服務集體中實現自我價值,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如今的青山鎮,村道整潔有序,鄰里互助成風,文化活動常新。這場始于“積分”的治理革命,正將文明基因注入鄉村振興的血脈,讓每個村民都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執筆人”。(顏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