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休寧縣守新繪陽光灑在休寧縣石鶴巷周邊小區平整的道路上,市民陳奶奶拄著拐杖,正創前往“口袋公園”散步。文明幾年前這里道路坑洼、畫卷環境臟亂的休寧縣守新繪情景已成過往?!艾F在路燈裝到每個角落,正創我們老年人出門安心多了。文明”陳奶奶笑著講述這座小城的畫卷幸福變遷。
日前,休寧縣守新繪休寧縣榮膺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正創榮譽的文明背后,是畫卷當地從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入手開展文明創建。
石鶴巷小區的休寧縣守新繪變化僅是當地實施民生工程的一個縮影。4年來,正創休寧縣新建改造道路8條,文明構建起城區“六縱六橫”路網;117個老舊小區煥然一新,新增6500個公共停車位緩解“停車難”;43處“徽客廳”、5個“口袋公園”讓市民轉角即可遇見美。
休寧縣文明辦負責人介紹,4年間該縣累計收集群眾意見建議4000余條,確保每個改造項目都充分吸納民意。城北農貿市場改造前,工作人員連續一周蹲點記錄攤販與顧客需求;布局“15分鐘閱讀圈”時,相關部門專門召開社區座談會確定選址。秉持“微改造、精提升”理念,城市更新既有了“面子”,更夯實了“里子”。
仲夏的祖源村,一場特殊“集市”熱鬧開張。健康義診、愛心義剪、便民維修等志愿服務攤位前人頭攢動?!胺账偷缴綁]里,方便了我們這些老年人。”剛理完發的村民項大爺對著鏡子左瞧右看,滿意地豎起大拇指。
這場景在休寧已成常態。目前,全縣注冊志愿者超3.5萬人,平均每8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在“狀元縣里志愿紅”品牌引領下,573支志愿服務隊常年活躍在城鄉。其中,由“中國好人”張志健創辦、持續運行8年的“行益課堂”尤為亮眼,累計服務留守兒童超5000人次。
“休寧歷史上出過19位文武狀元,更傳承下‘樂善好施’‘崇文重教’的鄉風民俗?!睆堉窘〉莱龅滋N。
好人是標桿,榜樣是燈塔。近年來,休寧縣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涌現出大批先進典型:包括15名“中國好人”、28名“安徽好人”;1名“全國道德模范”、2名“安徽省道德模范”;1戶“全國文明家庭”、2戶“安徽省文明家庭”。這些榜樣引導著社會崇德向善、見賢思齊。
走進溪口鎮磣溪村,村口的“信用生金”超市格外醒目。村民汪大姐用參與環境整治積攢的30積分,兌換了一瓶洗發水?!按驋叻壳拔莺竽芊e分,紅白事簡辦也能積分,現在大家都爭當文明戶?!?/p>
這份轉變來之不易。過去,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等陋習曾讓不少家庭不堪重負。休寧縣以文明村鎮創建為抓手,依托“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推進移風易俗?!叭ツ暧袘艏夼?,原計劃擺30桌,經紅白理事會勸導后減至10桌,省下的錢成了小兩口的創業基金。”一位村干部介紹。
精神文明建設更需從娃娃抓起?!暗聺櫊钤伞逼放苹顒油ㄟ^“小小講解員”“文明小衛士”等形式,讓未成年人成為文明的傳播者與實踐者?!拔沂羌t領巾講解員,在休寧狀元博物館、齊云山非遺展示館等地服務?!焙j柖⌒聲r代好少年左宇軒分享著弘揚家鄉文化的經歷。
如今,漫步休寧街頭,狀元文化元素俯拾皆是:路燈桿上的卷軸造型、公交站臺的“皇榜”設計、文化墻上的歷史典故……細節之處,彰顯著休寧對文化根脈的堅守與創新?!拔拿鞒鞘械幕辏筒卦谶@些老故事里?!笔忻駨埡O忌钣懈杏|地說。
站在新起點,休寧縣將乘勢而上,統籌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提升文明城市創建質效,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精神文明建設新氣象新作為,為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休寧篇章凝聚強大的精神動能。(李丹青 實習生 吳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