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4月25日電(記者春拉)西藏自治區圖書館首批“云共享”館藏珍貴古籍文獻25日正式上線試運行,云共享標志西藏邁入古籍文獻“云閱讀”時代。西藏
這次試運行上線的首批上線首批珍貴古籍文獻總計達50函、6581葉,珍貴內容涉及藏族歷代學者傳記、古籍西藏歷史及各地佛教史等,文獻其中包括《阿底峽大師傳》(寫本)、《阿底峽大師自傳》(寫本)、今日《瑪爾巴譯師傳》(阿里貢塘刻本)、云共享《薩迦班智達傳》(公元17世紀刻本)、西藏《夏魯譯師傳》(朱印刻本)、首批上線《薩迦世系之稀奇寶典》(17世紀刻本)、珍貴《漢地佛教史》(刻本)、古籍《青史》(15世紀刻本)、文獻《布頓教派史》(刻本)等。今日
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邊巴次仁說:“此舉就是云共享想營造全社會參與古籍保護事業的良好氛圍,推動西藏古籍保護利用事業健康發展,讓更多古籍文獻發揮服務社會的功能。”
當天,西藏自治區圖書館還同步首次在線發布了34部自治區第一、二、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雪域寶典——西藏自治區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推出了微視頻《走近藏文古籍——藏文古籍基礎知識》《走近藏文古籍——藏文古籍修復技藝演示》等內容。
近年來,西藏不斷加大古籍文獻保護修復和整理出版力度,推動古籍文獻“數字化”。截至目前,西藏已完成18000余函古籍文獻的普查登記;累計修復近3000葉瀕危古籍文獻;291函古籍成功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編纂出版《雪域寶典》等數十本系列藏文古籍普查保護成果叢書,完成14個基層古籍收藏單位條件改善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