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記者 姜燕)經過3年多的全國籌備建設,全國首座遺址類墓葬壁畫藝術專題博物館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12月20日面向公眾開放。首座術專
圖說:第一展廳晉陽長歌動畫。遺址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官微
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位于太原市迎澤區王家峰村,類墓是葬壁依托“200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北齊徐顯秀墓的原址保護及展示,結合山西地區出土北齊壁畫和其他文物的畫藝保護、研究、題博太原利用、物館管理為核心的開館博物館,也是全國全國首座建設于壁畫墓葬原址上的專題博物館。博物館總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首座術專設計建筑面積5355平方米,遺址包括展館3830平方米、類墓壁畫保護研究中心1525平方米。葬壁
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展廳分為3個展示空間,畫藝以北齊壁畫的展示為核心,解讀時代特征,解讀北朝至隋唐晉陽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方面的重要地位。
圖說:北齊徐顯秀墓道圖。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官微
第一展廳名為“別都華彩”,以出土的北齊墓葬壁畫為展示對象,突出了晉陽在北朝時候的重要地位,再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古人的精神風貌。
第二展廳名為“一眼千年”,是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最重要的展廳部分,內容上分為3個單元,分別從考古發現、原址展示、科學保護3個角度來展示,詳細說明了北齊徐顯秀壁畫墓的來龍去脈。
第三展廳名為“簡易標美”,分別展出了太原婁叡墓壁畫、忻州九原崗墓壁畫、朔州水泉梁墓壁畫3個部分,為今天的人們了解北朝晚期的繪畫藝術提供了系統認知。
圖說:墓室北壁墓主人和樂伎圖。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官微
太原北齊壁畫博物基于北齊大臣徐顯秀墓原址保護而建。徐顯秀墓距今有1400余年歷史,是中國北齊時期壁畫保存較完整的一處大型墓葬,于2002年10月出土面世,保存了北齊時期壁畫300余平方米,面積之大、水平之高、保存之完好,在國內外均屬罕見。徐顯秀墓2003年被評為“200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6年成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除徐顯秀墓壁畫外,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還擁有太原婁叡墓、忻州九原崗、朔州北泉梁的壁畫,可以說是集大成者。這些壁畫講述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早期格局,農耕文化、游牧文化多元融合的演進過程,是研究草原歷史文化不可替代的瑰寶,也是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