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售后端市場滯后5年”規律,強電未來3至5年新能源汽車就可能進入“三電”(電池、瞭望電機和電控系統)維修高峰期,丨敢維修市場用工需求量將越來越大
◇103萬的修車人才缺口中,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人才占了80%,強電相當于82.4萬人,瞭望而目前從事新能源汽車維修的丨敢技能人員不足10萬人
◇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將要求維修人才具備更強的修車綜合能力,學校應當在師資、強電招生、瞭望人才培養等方面及時分層、丨敢轉向,修車更迅速地適應市場需求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周暢?吳慧珺
安徽萬通技師學院授課現場(2024 年 11 月 18 日攝) 周暢攝 / 本刊
對著電子大屏講解純電動汽車的強電供電系統,指導學生進行電機控制器檢測,瞭望帶領學生實驗自行組裝的丨敢小型電子車備戰競賽……
這里是安徽萬通技師學院的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其中近500平方米的室內基地,有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實訓中心、百度Apollo校企共建實訓中心、奇瑞新能源汽車技術實訓中心、特斯拉汽車實訓中心、智能網聯汽車智慧交通實訓沙盤等,學生們正在學習新能源汽車相關知識。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市場占有率達到31.6%。2024年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萬輛。
產銷火熱的背景下,“維修難”“等得久”也成為一些新能源車主的痛點,背后隱藏的是新能源汽車維修行業人才缺口逐年增加現象。由于新能源汽車的構造與傳統汽車差異較大,特別是在動力系統和電子控制方面,為維修人員帶來了技術挑戰。比如由于新能源汽車采用高壓電系統,維修人員必須掌握一定的電氣知識,才能敢碰“強電”。
近日,《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采訪發現,新能源汽車維修師這一新興職業呈現供需雙“旺”狀態,一些新能源汽車維修培訓學校、汽修店及行業協會等持續發力,通過完善培訓體系、校企協同促產教融合、前瞻布局維修人才培養方向等方式,加緊彌補人才缺口。
供需雙“旺”
“把絕緣手套戴好,站在絕緣墊上。”
李世齊是安徽萬通技師學院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高級教師,這天課上示范結束后,他提示即將嘗試操作的學生們做好防護。他已從事汽車維修20多年,曾是一名油車維修師,在學習新能源汽車維修知識后,開始從事相關工作。
“我們自2018年開設新能源班,當時只有兩三個班級。到2024年秋季,一個年級已設有10個班,目前新能源汽車專業全部在校生達1200人。”該校教務處副主任付應波說,學校很早即瞄準新能源專業方向,招聘了一批有新能源汽車相關從業經驗的汽修教師。此后隨著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學校配套建設實訓基地,讓學生所學知識與實際緊密結合。
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同樣是蚌埠技師學院的特色專業。記者在這里看到,2023級新能源汽車1班學生在隨堂老師肖培銀的指導下,開展純電動汽車電驅動系統故障排除實訓。
“當前的情況是,汽車OK燈點亮,儀表盤顯示‘請檢查電力系統’,這說明電驅動系統出現問題。這輛車有兩個油門信號系統,分別都有油門深度、油門深度電源、油門深度電源地三條導線與油門踏板連接,我們對照電路圖找到這三條導線,逐一測量其電壓值,便可找出原因、排查故障。”肖培銀指著訓練臺架儀表盤上的指示燈耐心授課。
“現在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太火了,招生人數逐年提高。以2024年秋季為例,招生達450人,設了9個班。目前該專業共有15個班級,在校學生752人。”蚌埠技師學院院長朱冬民說,平時不少企業聯系學校,問是否有合適的學生可以去實習、就業,還有一些維修廠“搶”著要學生。
受訪業內人士判斷,按照“售后端市場滯后5年”規律,未來3至5年新能源汽車就可能進入“三電”(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維修高峰期,維修市場用工需求量將越來越大。
李宇陽于2024年6月從安徽萬通技師學院畢業,目前是廣汽埃安合肥寶灣體驗中心的一名汽車維修員工。“工作挺忙。目前月收入平均在四五千元,等干幾年有經驗了,收入過萬應該沒問題。”李宇陽說,自己對未來有明確的規劃,也充滿信心。
“缺口”待補
“店里新能源汽車維修的訂單都接不過來。11個新能源汽車維修方向的師傅,每人手里積壓多個訂單。”合肥榮創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趙飛說,現在店里新能源汽車維修基本處于排隊等號的狀態。
“一線城市汽修店相對來說人好招一些,三四線城市招人更難。”六安漢界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蔣天賜說,兼具機修和新能源、智能化知識的技師稀缺,新能源品牌廠家會安排4S店技師接受專業實操培訓,以應對后續維修。
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共同編制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顯示,預計到2025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人才總量將達到120萬人,但人才缺口預計達103萬人。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103萬的人才缺口中,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人才占了80%,相當于82.4萬人,而目前從事新能源汽車維修的技能人員不足10萬人。
多名業內人士坦言,一名合格新能源汽車維修師的培養并不容易。
一是專業性強,需要有電路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從新能源汽車基本機構原理與維修到驅動電機以及控制技術,再到汽車發動機、汽車底盤、汽車電控發動機、汽車電控底盤的構造與維修,都是職業技術學院里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學生需要學習的課程和技能。
“新能源汽車維修和傳統燃油車維修的要求、思路不同,專業性更強。新能源電動車的核心是其動力總成,涉及強電,必須經過培訓學習、實操鍛煉才能上崗。”趙飛說。
二是實踐性強,對實訓、動手能力要求更高。“培養人才要真正能為企業所用,比如得真的接觸過新能源汽車,才知道怎么拆裝、組裝,不能紙上談兵。”合肥寶灣埃安售后經理馮思龍說。
對學校來說,實訓設備的大量投入必不可少。“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就是要培養有技術‘底子’、能為市場所用的合格人才。企業技術培訓的成本減少,人才的競爭力更高。”付應波說。
“學校購置了一批新能源整車,并分別拆分為5個模塊,供學生們實訓。”肖培銀說,這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新能源汽車的構造,教學更加清晰明了。
三是技術更新換代快,校企需緊密連接。“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產品迭代速度非常快,新車開發周期已縮短到一年以內。一些車輛返廠維修時,可能已面臨零部件不適配的情況。”安徽省汽車經銷商商會秘書長韓震說,這要求維修師們不斷更新技術,應對變化的市場需求。
不少職業技術學院主動強師資、重大賽。“我們已陸續有百人次教師前往新能源車企進行專業實踐,以提高教學水平。”付應波說,同時學校改革教學模式,通過工學一體化,確保學生所學內容與崗位技能不脫鉤。
行業新課題
“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消費比重還將持續增長。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維修行業的新課題,全行業都在積極轉型。”安徽省汽車維修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春元說。
以賽促訓、賽教融合,在職業技能比賽中加快新能源汽修人才的培養速度。當前,新能源汽車銷售端熱、售后端冷,售后端的綜合維修企業以及專業維修企業數量不足。韓震建議,搭建新能源汽車維修的行業競技平臺、技能人才培養和展示平臺,增強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水平,提升社會對新能源汽車維修行業關注度,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付應波說,可積極舉辦更多區域性、全國性新能源行業競賽集訓,讓相關院校師生在全省、全國的競賽平臺上開闊視野、提升技能。“參加大賽,促使我們更加熟練掌握新能源汽車維修的關鍵技術,通過努力贏得獎項也有助于增加就業優勢。”李宇陽說。
校企協同促產教融合,讓專業方向更好對接“產業圖譜”。朱冬民說,職業院校在培養維修技能人才時,應注意對接產業發展方向,讓學校和行業龍頭企業、領軍企業建立更深層次的合作機制。比如,通過共建校企實訓基地和產業學院、共同開發課程體系、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和學徒制培養、構建“產教評”生態鏈等,為行業發展提供更充足、契合的應用型人才。
2023年,安徽省出臺了《安徽高校服務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2024年,安徽省高校開設的服務新能源汽車產業專業點共計1846個,其中緊密相關專業點566個,推動建設合肥大學大眾學院、安徽大學奇瑞現代汽車產業學院等25個汽車產業學院,與大眾集團啟動創新型產教融合,促進青年就業合作,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前瞻布局培養智能電動汽車維修行業人才,充分挖掘“后市場”紅利。韓震、張春元等表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下,智能網聯、無人駕駛等全新技術在新能源汽車上廣泛應用,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維修將和傳統燃油車維修有更大區別。比如,軟件維修需求將陸續釋放,相應地,除了硬件維修工人外,將衍生出汽車維修軟件工程師等職業。
“專業發展要有前瞻性,不能等到市場產生了大量需要才著手調整。”付應波說,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將要求維修人才具備更強的綜合能力,學校應當在師資、招生、人才培養等方面及時分層、轉向,更迅速地適應市場需求。
(《瞭望》2024年第5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