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義
常言說單絲不成線,獨木林獨木不成林。亳州就是譙東說一根絲不能成為線,一棵樹不能成為林,獨木林但在我市譙城區譙東鎮孟莊就有一株“獨木而成林”的亳州古樹。
譙城區譙東鎮孟莊村,譙東離亳州城不過十多華里,獨木林算不得是亳州一個偏遠的村子,只不過它在渦河以東,譙東交通有些不便。獨木林孟莊村前就長著這么一株“獨木而成林”的亳州奇樹。
這棵樹是譙東銀杏樹,長得十分奇特:中心一棵巨樹,獨木林粗可合圍,亳州直徑約1米,譙東直立向上,拔地聳天。按理說此樹不算太大,算不得奇樹。它的奇特之處是:在它的周圍,離樹1米左右的地方,長了一圈小銀杏樹,大大小小約有三十多棵。說它們小,也不算太小,最大的有四把多粗,臉盆口粗細。小一點的,碗口粗細,以至茶杯口、酒杯口粗細等等。它們排列得非常整齊,形成一圈樹墻,大小相間,擠得幾乎密不透風。它們用高挑的樹身圍成一個大的圓墻,好像一個特制的木堡。這道樹墻又好像是以大銀杏樹為圓心畫的一個圓。這個圓的周長十米左右,直徑3米余。更令人稱奇的是,樹墻和中心大樹之間還留有一圈空隙,約有1米寬窄,形成一個圓形走道,人可以繞樹在里面轉來轉去。前面說了,樹墻幾乎密不透風,人怎么進得這個圓形樹屋里面去呢?說也奇怪,樹墻的北面有一個自然形成的小“門”,人可以勉強鉆進去。進了樹屋,就好像鉆進了一個很大的樹籃子。
這一圈樹墻是哪里來的呢?據村里老人們講,這個地方原來只有中間那一棵高大的銀杏樹,誰也說不清楚它的樹齡年歲。聽說有一年發水,很多莊稼、樹木都淹死了,這棵樹也淹得葉子發黃,外面的根都淹死了,但主根未死。第二年春天,從樹的周圍發出一圈小樹,經過若干年歲,長成現在這個樣子。仔細觀察這棵銀杏,那周圍一圈小樹確實都是從它母根的外突根上發出來的。所以有人稱它為“子母樹”,也是合情合理的。既是子母樹,實際就是一棵龐大的連根樹。連根樹世上不少,但像這樣形成桶狀樹林的卻十分罕見。若從空中看,只能看到一個枝葉繁茂的龐大的樹冠;若從側面看,它就是一個桶狀銀杏林。本是一棵樹,又是一片林,因此我們說“獨木也能成林”。
銀杏樹俗名白果樹。相傳在這棵白果樹下,從前有一座“白姑娘廟”。廟內敬的是一位紅顏白衣的美麗仙女——白姑娘,可惜今已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