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在新疆的廣袤土地上,風物以四季為序自由生長,瓜認伽師瓜將高原的甜夏陽光、大漠的日吃風沙與雪山的融水凝結成獨特風味。即日起,瓜認伽師瓜南方農村報特別推出“疆品上新”欄目,甜夏每月精選地道新疆風物,日吃為您溯源產地故事,瓜認伽師瓜呈現綠洲至味,甜夏提供實用指南。日吃敬請垂注。瓜認伽師瓜
關于新疆甜瓜的爭論,從未停歇——有人信奉“甜即是王道”,有人偏愛爽脆多汁,還有人執著獨特香氣。而伽師瓜憑借肉厚質細、香甜清脆、汁濃皮薄、營養豐富,讓所有爭論就此和解,征服“吃瓜群眾”味蕾。
夏日熱浪里,蟬鳴聒噪得讓人心煩,總盼著那口直抵心脾的甜。雖說“甜”是新疆瓜果的標簽,但伽師瓜的“甜”格外出眾,糖度最高可達19度,遠超普通甜瓜,讓它穩坐新疆甜瓜“頭把交椅”,更贏得“天下第一瓜”的美譽。
為何這么“甜”?答案藏在伽師瓜的原產地——伽師縣。這座位于新疆喀什地區的小城,25萬畝瓜田連片,年可產62萬噸伽師瓜,居全國單品甜瓜產銷基地首位。
可以說,“甜”是老天爺給的“獨家配方”。伽師縣地處塔里木盆地西緣最古老、最富饒的綠洲之地,擁有長達3000小時的年光照時長,加之喀喇昆侖山脈的冰川融水澆灌、沖積平原的肥沃土壤與巨大的晝夜溫差,讓伽師瓜在白天拼命“攢糖”,在夜晚牢牢鎖住糖分。
刀光劃過之處,瓜皮應聲而裂,琥珀色果肉泛著光澤,清甜香氣瞬間彌漫。這股甜并不單薄,而是帶著層次的醇厚。初嘗清冽,細品綿柔,咽下后喉間還留著一絲水潤,暑氣瞬間被沖散。
甜度爆表的伽師瓜,品牌聲量亦不容小覷。據《疏勒地方志》記載,考古學家在挖掘一座南北朝古墓時發現了甜瓜籽殼,經鑒定,籽殼與現代伽師瓜十分相似。到了清朝,穿越千年的伽師瓜,相傳是香妃進京時獻給乾隆皇帝的“貢瓜”。
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伽師瓜“顏值”與“內涵”同樣能打。成熟的伽師瓜呈橢圓形,單瓜以重4公斤左右為標準,底色通體為墨綠色,表皮覆著交錯的網紋,粗獷中透著自然的精致。
這層看似不起眼的網紋,其實是為了鎖住水分、抵御風沙練就的“鎧甲”,也是伽師瓜糖分充足的有力證明。
過去,受限于保鮮技術和運輸條件,伽師瓜藏在深閨人未識。近年來,伽師縣布局“線上+線下”銷售兩張網,將伽師瓜發展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廣東援疆力量持續開展營銷推廣,借助“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工程,伽師瓜跨越山海,成為大灣區食客的“新寵”。
如今,新鮮采摘的伽師瓜經質檢、稱重、包裝、裝箱后,搭上營銷快車一路南下,僅需5天時間便可抵達大灣區。
這個夏天,還在為選新疆甜瓜發愁?不妨試試伽師瓜。午后窩沙發追劇,切一盤當零嘴;飯后擺上桌,當解膩水果;野餐時帶一份,切開就是全場焦點。論適配度,伽師瓜稱得上夏日“萬能搭子”。
附伽師瓜購買方式
“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線上主平臺
“疆品南下 粵品北上”線下體驗館
省級體驗館:廣東區域協作消費幫扶產品交易中心
廣州館: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街道廣衛路與昌興街交叉口西南20米
佛山館:佛山市禪城區季華五路25號附樓一樓
東莞館:東莞市南城區勝和廣場A棟102鋪
惠州館:惠州市市民服務中心智慧停車場臨街商鋪
江門館:江門市蓬江區建設路42號
肇慶館:肇慶市端州區供銷大廈
撰文:伍詠言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