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金秋助學”火熱進行 共同托舉大愛航船

當下正是金秋助學2025年“金秋助學”活動的申報階段,活動對象為子女在校就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含本科、年火專科)或高中(含中專、熱進技校、行共職高)的同托我市在職職工。據了解,愛航市本級及縣級工會推薦結對對象截止時間為8月15日,金秋助學有需要的年火職工可抓緊時間為子女申請。

讓困難學子在實踐中收獲成長

今年,熱進在助學形式上,行共泉州市總工會構建了“資金補助+勤工助學”的同托雙輪驅動模式。一方面,愛航按困難程度與學段實行分類補助:“一般性慰問對象”子女就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及中專可獲6000元助學金,金秋助學高中階段2000元;紓困幫扶對象及在檔困難職工子女相應標準提升至8000元和3000元。年火另一方面,熱進開發適配性勤工助學崗位,為困難職工子女提供社會實踐平臺,崗位補貼最高可達4500元/月。

“一開始對著孩子說不出話,現在已經能帶著20多個小朋友做手工,我從中找到了自信。”小張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二次參加勤工助學活動,此次他被安排到職工子女暑托班的相關崗位。從最初對著孩子們手足無措,到帶著他們折出會跳的青蛙、剪出展翅的蝴蝶,目前他已獨立承擔手工課程教學與班級管理工作。

就讀于湖南工業大學科技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大二學生小陳,勤工助學崗位是福建中科光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操作員。從最初面對精密設備時的小心翼翼,到如今能熟練完成生產機臺的各項操作,他漸漸理解了“精準”二字對產品質量的意義。

據了解,針對困難職工子女對勤工助學崗位的需求,今年,泉州市總工會通過前期摸底調查,統計出35名大學生有參加勤工助學活動的意愿。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崗位訴求等情況,市縣工會聯系暑托班、工會驛站以及愛心企業等,幫助提供合適的助學崗位,按照每人每天不超過200元的標準發放崗位補貼。

涓涓細流匯成無疆大愛

有了工會的有力倡導,愛的力量不會孤單,社會各界力量持續不斷地涌入,為助學活動注入更多新動能。市總工會創新倡導的“一日捐”“首月捐”,使愛心人人可為。干部職工捐出一天工資,受助學子捐出首月工資,甚至學習積分亦可轉化為助學資金。朋友帶朋友、家人帶家人、父母帶孩子……全社會愛心如百川歸海,共同托舉起“金秋助學”的大愛航船。

萬龍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自2004年起參與助學,累計捐款超200萬元,結對幫扶400余人次。更可貴的是,受其資助的職工子女沈菁,利用暑假期間加入公司工會的職工子女暑托班,以專業所長回饋更多職工子女——受助與助人之間,愛心完成了一次溫暖循環。

泉州實驗小學全體教職工自2018年始,累計捐資近10萬元。歷任校領導帶頭,近百名教師紛紛加入愛心接力隊伍,將助學精神融入校園文化血脈。石獅市陽光太太志愿者協會精準對接新業態、環衛等困難職工子女,捐贈逾50萬元。泉州賢鑾福利基金會十六載如一日,每年捐助,涓滴成河已達53萬元。

愛心人士小王曾是結對幫扶的受助對象之一,工作后接過“愛心接力棒”,從去年開始,每年捐資5000元,為學弟學妹們鋪就求學坦途。現在泉州某醫院上班的陳女士,從高中到大一獲“金秋助學”支持,如今已工作多年的她,連續六年每年捐贈3000元。

據了解,25年來,全市各級工會累計籌集助學資金7000多萬元;參加愛心捐款的單位、社會愛心人士3500個(次);截至目前,已幫助2萬余人次困難學子圓大學夢,其中結對幫扶4500余人(次);近8000名受助學生完成了大學學業走上工作崗位。(東南早報融媒體記者 龔翠玲 通訊員 李亮 王子凡 陳雪查)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需的地方已做標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