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荔灣區山村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在第四屆廣州市規劃委員會地區規劃專業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上獲得通過,商都山村明確了山村城中村改造的片區愿景定位是“嶺南茶商都·濱水活力區”。山村片區將依托芳村茶葉商圈千年茶文化底蘊和當代茶貿領軍的迎舊行業地位,融入廣州世界級商圈及第二地標區域建設戰略,打造以芳村茶葉批發市場轉型升級為重要契機,成嶺城中村構建引領新時代的南茶廣州國際茶都發展新格局。
愿景定位
作為芳村茶葉市場的核心區域,山村片區位于白鵝潭商務區重點功能片區,片區是迎舊廣佛融合與城市更新的重要空間載體。現有建設已難以滿足城市功能發展需求,打造亟待通過城中村改造、成嶺城中村收儲出讓等方式,南茶提升空間品質,完善區域功能,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
本次規劃以山村成片連片改造范圍為基礎,結合近遠期改造實施計劃劃定規劃范圍,并將緊鄰該片區的近期計劃供應儲備用地一并納入本次規劃范圍。其中,城中村改造規劃范圍106.99公頃;近期實施范圍48.57公頃,包含了山村城中村改造拆除新建范圍及如意坊放射線安置房地塊。儲備地塊范圍1.04公頃,已完成收儲。
項目區位圖。
規劃提出,本次城中村改造的愿景定位是:嶺南茶商都·濱水活力區。構建引領新時代的廣州國際茶都發展新格局,山村未來將依托茶葉商貿流通產業本底,向產業鏈上下游延展融合,山村片區將打造成為產城融合濱水活力區,作為廣州“嶺南茶商都”核心區的組成部分,錨定建設中國熟茶研鑒交易新標桿、灣區茶業交流博覽新門戶、嶺南茶旅文化消費新聚核。
改造計劃
規劃結構方面,構建“兩軸、兩廊、四片”的總體空間結構。
兩軸:沿洞企石路構建茶產業主軸;沿規劃四路打造茶活力次軸,串聯廣三鐵路與花地河河口公園;
兩廊:文化廊(廣三鐵路)、生態廊(花地河-葵蓬涌);
四片:茶文化濱水住區、茶產業消費街區、茶產業核心區、茶產業服務區。
產業空間布局方面,結合功能分區構建研、展、商、游一體的茶產業生態群落,延續茶產業鏈條,形成研鑒評級、會展貿易、交易流通、關聯消費四大功能。打造4類空間形式,塑造復合化的空間體驗,形成社區型、街區型、院落型、綜合體四類產業形態,差異化承載不同類型的產業功能。
規劃范圍圖。
公共空間方面,構建三條區域性線性公園、兩條區域性道路防護綠廊。沿廣三鐵路、規劃四路、花地河打造片區線性公園,提升片區公園服務均衡性;沿如意坊放射線和芳村大道設置路側防護綠地,減少對周邊地塊的干擾。打造3公里花地河花語水岸,依托花地河打造嶺南茶文旅消費體驗帶,重現花地河兩岸水秀茶香的繁華盛景,結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石圍塘界碑)打造濱河公園。
高度與天際線控制方面,考慮茶產業業態特點,洞企石路及花地河沿線采用低強度的產業空間形式;主要高層辦公塔樓高度與天際線控制村大道布局;花地河、葵蓬涌沿岸一線建筑控高60米,裙房控高24米,如意坊放射線西側地塊考慮現狀歷史建筑、濱河綠地退讓等因素,控高60-80米。
根據規劃,近期結合城中村改造,沿如意坊放射線打造茶文化濱水住區。重點打造廣三鐵路遺址公園、南塘里文化社區,結合城中村改造,活化廣三鐵路公共空間,集中遷建保護具有保護價值的民居,營造社區中心。
活化廣三鐵路歷史要素,塑造茶游樂鐵路文化公園,貫通通往珠江的景觀通廊,打造鐵路中央公園,植入各類文化、商業、展覽活動。
集中保護具有歷史價值的民居,打造南塘里茶文化生活服務街區。保留南塘水塘,結合現狀保留民居、嵌入式社區服務綜合體、幼兒園、學校打造社區中心。
項目規劃效果圖。
中遠期計劃提升“茶產業主軸”、貫通“茶活力次軸”,形成茶文化十字骨架。依托洞企石路打造茶商貿活力街,打造茶文化公園街連接廣三鐵路與花地河,講好茶文化故事,鏈接歷史游徑,兩側預留10米寬公園綠帶,鼓勵結合商業界面設置外擺休閑空間。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