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公園+銅陵,綠意盎然。銅陵一座座公園廣場與精巧雅致的市講述城市故事口袋公園如翠綠珍珠般點綴在城市肌理之間,不僅成為城市的公園+“美化工程”,更升級為惠及市民的銅陵“幸福工程”。
近年來,市講述城市故事銅陵市住建局園林局積極探索“公園+”創新實踐,公園+不斷推進公益服務業態在公園場景的銅陵運用,通過“城市微更新”將文化元素融入公共空間,市講述城市故事為市民打造兼具休閑功能與精神滋養的公園+文明新陣地。
方寸綠地傳承“民族文化”
“白族、銅陵瑤族、市講述城市故事高山族……媽媽,公園+原來咱們國家有這么多少數民族啊!銅陵”趁著周末閑暇時光,市講述城市故事10歲的小宇軒跟隨父母走進楊村游園,他邊走邊看,被園內以“中華民族一家親”為主題的文化小品深深吸引。這座“口袋公園”以精巧的設計和濃郁的文化氛圍,成為市民休閑學習的熱門去處。
56個民族大家庭成員身穿民族服飾相擁在國旗下;惟妙惟肖的石榴小品上配有文字: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濃厚的文化氛圍感染了游客,不少人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愛我中華》的小調……
“通過民族特色展板、主題文化小品等多元載體,集中展現56個民族的文化符號與歷史底蘊?!笔凶〗ň謭@林局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兼具藝術性與教育性的景觀設置,使公園成為開放式的民族文化課堂,市民在漫步中了解各民族風情,讓綠色空間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新載體。此外,園區還將結合傳統節日策劃民族文化體驗活動,推動多元文化在互動中交流共融。
生命教育潤物無聲
如今,走進銅文化園的市民不僅能感受銅都文化的獨特魅力,還能在休閑中接受生命教育,體驗這座城市的人文關懷。就在不久前,這里新增了一道特殊的風景線——紅十字標識、急救知識宣傳欄與生命教育景觀小品巧妙融入園林景觀,讓“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在綠意盎然中自然流淌。這是我市“公園+公益”模式的又一實踐。
作為展現銅陵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銅文化園以“銅文化”為核心,融合“山林文化”與“水文化”特色。近期,園區在保留原有文化特色的基礎上,引入紅十字文化元素,通過情景化、互動化的設計,打造紅十字精神傳播新陣地。
據悉,市紅十字會在園區內設置了應急救護知識、《銅陵市現場救護辦法》等內容,主題宣傳欄圖文并茂,生命教育景觀小品造型生動,市民在游覽過程中,可直觀學習應急救護知識、感受“紅十字文化”的人文關懷。同時,園區同步規劃了常態化公益活動空間,今后將定期舉辦公益培訓與互動體驗,讓生命安全教育與城市休閑場景有機結合,形成“景教一體”的公共教育新范式。
從民族文化展示到生命教育普及,從科普宣傳到健身休閑,“公園+”模式正在銅都大地遍地開花。這種創新實踐融入傳統公園,既豐富了公園的文化內涵,又拓展了公共空間的教育功能和互動體驗。下一步,市園林局將持續深化“公園+”模式,探索更多城市綠地與文化、公共服務融合,讓公園不僅是生態休閑空間,更成為傳播主流價值、凝聚城市精神的“會客廳”,為城市注入更多溫度與內涵。(記者 姜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