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7月8日電(記者 李丹萍)7月7日,文化抗戰時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讓的人形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在北京舉辦新聞發布會,歷史樂話宣布雙方聯袂打造的被看報紙原創音樂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于今年底在北京和香港首演。
新聞發布會現場。見音劇張活動方供圖
《一張報紙的戰呈抗戰》由編劇朱海執筆創作,采用6幕音樂話劇的現中象形式。本劇將突破傳統的國報歷史劇目范式,創新運用多元素舞臺語匯——打造沉浸式的文化抗戰劇場效果、運用LED光影等。讓的人形劇中人物均以《大公報》發展史上真實存在的歷史樂話人物姓名呈現,為觀眾帶來獨特體驗。被看報紙
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利群表示,見音劇張此次打造這部話劇,戰呈就是現中象希望以表演藝術的形式,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緬懷那些為了民族解放事業而奮斗的報人先烈,讓更多的人了解新聞、文化工作者在抗戰中的重要作用,讓“文化抗戰”的歷史真實被看見。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總編輯張國義說,胡政之、吳鼎昌、張季鸞、范長江、蕭乾等《大公報》發展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在抗戰期間,面對民族危亡,以筆作槍、喚起民眾,共赴國難,書寫了報人抗戰的不朽傳奇。張國義表示,前輩報人以字字千鈞、力透紙背的雄文,從國家和民族大義出發,傾覆滿腔愛國熱忱,鼓舞和發動國人奮起抗敵,在當時發揮了重要作用,將這段歷史“搬上舞臺”具有重要意義。
談及創作歷程,朱海說,是“一種巨大的神奇力量在吸引他”。為完成這部舞臺話劇的創作,他找到上百本有關《大公報》的書籍,重讀《大公報》抗戰時期的報道,常常淚流滿面、不能自已。他形容:“《大公報》的戰地通訊就像‘吹響的號角’,振奮民族精神,鼓勵全民族抗戰,在當下民族復興的時代背景下,亦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該劇將于今年底前在北京和香港首演,并將在《大公報》抗戰時期輾轉辦報的天津、上海、武漢、重慶、桂林等地進行演出,隨后進行國外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