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讓積在蚌埠市淮上區小蚌埠鎮桃花園社區,分制居民李娜(左)在用積分兌換文創抱枕。釋放生命 受訪單位供圖
積分制作為一項基層治理“工具”,持久在激發群眾主動參與基層事務、讓積激勵凡人善舉等方面發揮可觀效能。分制如何運用好這一工具,釋放生命使其從“見效”到“長效”,持久背后大有講究。讓積
我省各地在實踐中,分制通過優化積分內容,釋放生命使之更貼近群眾需求,持久創新積分兌換場景,讓積加強技術保障和資金支持,分制力促積分制在基層治理廣闊天地間“大顯身手”。釋放生命
從環境到生活 積分內容更豐富
四月春已深,草木蔥蘢,枝葉繁茂。在蚌埠市淮上區小蚌埠鎮桃花園社區中區,黨員周化開正手握大剪刀,在小區里幫忙修剪綠化。“到季節了,草木就要修一修,我作為黨員,必須帶頭干。”周化開說。為表彰周化開的志愿服務行為,社區為其計3分。
桃花園社區是由5個村安置到一起的拆遷安置小區,常住人口8700余人,成立之初,常見毀綠種菜、亂堆亂放等不文明行為,居民維護社區公共環境意識不強,管理壓力較大。
為破解社區治理難題,桃花園社區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實施積分制,通過廣泛征集意見,設置了基層治理、平安創建、文明新風等七大類62個小項的積分明細?!芭浜仙鐓^開展植樹護綠活動,主動認養樹木、綠化的,+3分?!薄八跇堑辣辉u為文明樓道,且報名參與文明樓道評比活動的家庭,+2分?!薄霸谛^毀綠種菜,飼養家禽的,-3分。”……社區的積分制細則里,逐項為居民行為設立獎勵或扣除分值。
“經過前期的調研,我們的積分內容基本上覆蓋所有家庭,大家都能找到可以參與的項目?!碧一▓@社區黨總支書記郭凱悅告訴記者,實行積分制以來,社區環境顯著提升,鄰里關系更加和諧。社區累計積分12385分,已兌換11200分,惠及828戶家庭。
積分制的生命力在于得到群眾的接受歡迎。在亳州市譙城區花戲樓街道花戲樓社區,針對不同群體需求開發的積分項目既激發了居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性,又解決了特定人群的需求。
花戲樓社區黨委書記方亞介紹:“我們針對老年群體開發了‘銀齡互助’項目,設置代購藥品、陪護就醫等服務類積分;面向商戶推出‘誠信經營’項目,從明碼標價、食品安全、游客評價等5個維度賦分;針對青年群體創設‘非遺傳承’項目,參與核雕、剪紙等非遺體驗積30分/次。去年又新增了‘電瓶車規范停放’‘古建筑保護巡查’等6個特色項目,形成5項一級指標、25項二級指標、38個具體項目的積分網絡。”
積分制好不好,群眾用行動投票。“實行積分制以后,居民把社區的事當成‘自家事’來辦,‘搶著干’的居民越來越多,‘站著看’的居民越來越少。”方亞說,2024年以來,花戲樓社區積分兌換率達92%,構建起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體。
從“有形”到“無形” 應用場景更廣泛
在傳統印象中,積分往往只能兌換一些柴米油鹽等生活用品。在我省不少地方的積分制“貨架”上,除了有形實物,還多了服務兌換、精神獎勵等“無形”物品,積分制的應用場景正日益擴大。
在桐城市龍眠街道沿河社區,63歲的張月紅是一位“熱心居民”,因為經常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張月紅手握426分,成為社區里一名“AAA級信用戶”?!吧鐓^規定,居民年度積分達到180分即評為AAA級信用戶,每年有10次在社區老年食堂免費就餐的機會。”張月紅向記者介紹,憑積分還可以參加體檢、參評社區的各類榮譽。
沿河社區黨委書記汪朝霞告訴記者,去年,沿河社區共計兌換積分數1.2萬余分,其中AAA級信用戶達108人。居民根據社區積分兌換流程,分別參與超市實物兌換、老年食堂免費就餐、免費健康體檢等積分兌換項目,實現物質與服務獎勵的有機結合,激發了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熱情。
記者從桐城市委社會工作部了解到,在桐城,積分高的居民還能在政務服務方面享受更多便捷,如優先辦理、縮短辦理時間、遠程協助、實行代辦專員制度等。在公共服務方面,積分高的人群也能享受更多便利,如積分主體可在市域醫院享受先診療后付費、免交押金及體檢項目費用優惠等。
“現在的積分兌換,已從最初的積分兌換物品,到普遍開展兌換服務,部分點位還完成了榮譽兌換、時間存儲、積分流動的試點升級。”蚌埠市委社會工作部社會建設科負責人張龍威告訴記者。
在蚌埠市蚌山區黃莊街道東方紅社區,積分成為一種信用標的物?!熬用窨深A支積分兌換商品或服務,后通過提供服務換取積分進行償還。”張龍威說,此舉可以最大限度激發群眾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不斷引導群眾向上向善向美。
積分制不僅跨越實物與服務的界限,也正逐步跨過地理界限,實現更大范圍內通用通兌。蚌埠市龍子湖區東升街道已在轄區范圍內實現積分流通。桐城市則通過統一平臺,實現積分的市域互認。省委社會工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推動積分制從單一區域的應用擴展為跨區域、跨領域綜合性治理工作,形成覆蓋更廣、聯動更強、價值更高的積分生態體系。屆時,積分制有望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好效果。
從技術到資金 服務保障更長效
積分制需要與無數個數字打交道,如何做到錄入過程準確、減輕操作負擔,事關積分制工作成敗。在我省不少地方,通過引入智慧化、信息化手段,開展積分數據收集、匯總及統計等工作,力爭讓積分制更“好用”。
長豐縣造甲鄉開發了“和美造甲·紅源善治”微信小程序,居民可以在小程序上了解積分規則、進行積分申報、查看積分排行榜等信息?!巴ㄟ^積分小程序,積分錄入工作更加方便快捷,我們只要做好后臺審核即可,這讓村民參與積分制的手段更加方便快捷。”造甲鄉雙河村黨總支書記崔少先介紹。
針對自主申報不便的村民,造甲鄉創新推出網格員代為申報、制作離線積分兌換二維碼、舉辦集體活動主動賦分等多種方式,降低申報門檻,激發村民參與熱情,提高積分申報率。
桐城市則建立了“文都e家”基層治理平臺,居民不僅可以在平臺查看個人積分情況,還能憑積分在線上積分商城挑選心儀物品,實現足不出戶輕松兌換,享受便捷又貼心的數字化服務。
積分制工作的順利推行,存在保障是否充分的問題。
旌德縣廟首鎮里仁村靠近黃山風景區,境內山場資源豐富,全村轄12個村民組,總人口1933人。“實行積分制以后,我們給每位村民每年發放100分的基礎分,相當于100元錢,在這個基礎上,對村民的行為依據評分細則進行加減分,并設置‘積分紅黃榜’。”里仁村黨總支書記陶國強告訴記者,因為基礎分的存在,每年村里花在積分制上的支出26萬多元。
里仁村有較好的集體經濟基礎,村里林木山場資源豐富,靈芝、茶葉等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據陶國強介紹,去年,里仁村集體經濟凈收入163萬元,積分制支出僅占集體經濟收入約16%。“這個錢一方面算作我們對村民的‘反哺’,一方面激活了村級公共事務,一舉兩得?!碧諊鴱娬f。
在六安市金安區毛坦廠鎮八角塘村,利用靠近毛坦廠中學的區位優勢,村里為開展積分制建立的積分超市,在為積分制提供兌換便利的同時,還成為村集體經濟的盈利項目,實現“自我造血”。
在更多城市社區,積分制支出則往往依靠街道社區投入、鏈接商戶企業、社會捐贈等方式籌集款物。“通過社區慈善基金、鏈接周邊商戶企業提供物品捐贈、服務等方式,加上街道社區自有資金,為積分制提供充分保障?!蓖舫几嬖V記者,去年,沿河社區積分制花了1萬多元,其中60%來自社會捐贈。
在桃花園社區,為豐富積分制兌換場景,社區盤活了居民閑置物品兌換,開發榮耀兌換,并投入社區自己的文創產品,豐富積分制“貨架”。“一年下來,并未花多少錢,積分制卻在社區廣泛地開展了起來?!惫鶆P悅說。(劉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