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保定7月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軍利)“歡迎走進河北大學的云端‘瑰寶殿堂’!”今天,探秘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對話在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發起的“百所高校校博聯展計劃”中開啟。河北大學博物館館長管越強站在直播鏡頭前,基因細數博物館內珍貴的云端文物和生物標本。這座承載著150余萬件生物標本和7000余件文物的探秘學術寶庫正向屏幕前的觀眾緩緩打開。
“這里堪稱動物王國的文化‘基因庫’?!焙颖贝髮W博物館生物部教師史慧娟介紹了生物標本展示館的基因基本陳設,這里的云端不少鳥獸標本由河北大學生物相關專業的師生共同制作完成。
如何鑒別昆蟲?一只昆蟲生命要經歷怎樣的探秘歷程?自然界中最大的鳥類是什么?在動物系統學、昆蟲文化等展廳,文化史慧娟系統全面地為線上觀眾講解昆蟲的基因分類、特征和習性,云端幫助大家打開自然界的探秘奧秘。
此外,文化河北大學博物館原副館長、文物部教師李文龍帶領觀眾參觀了書畫展廳、錢幣展廳、陶瓷展廳和青銅器展廳。
踏入陶瓷展廳,磁山文化的陶盂與陶支架講述著8000年前先民的智慧。明清展柜里,鏡頭捕捉到一件清五彩人物瓶,上面繪有許仙和白娘子的故事,李文龍感慨:“方寸瓷面濃縮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和價值追求?!?/p>
如今,河北大學博物館不僅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還是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河北省科技廳首批對外科普展覽展出基地,每年接待國內外、校內外各界觀眾超過兩萬人次?!安┪镳^還承擔著校內生物、歷史等相關專業的教學和科研的輔助工作,這些標本與文物好像一座‘文化基因庫’,是連接課堂與社會、科研與科普的橋梁?!惫茉綇娬f。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相關負責人介紹,“百所高校校博聯展計劃”旨在通過直播向社會推廣高校文博資源,打造貼近青年的云思政課,發揮“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作用,將持續邀請高校博物館和校史館館長、負責老師及大學生講解員等嘉賓做客直播間,分享高校的文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