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平分配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征程上的牦牛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五位法院系統代表圍繞“嚴格公正司法 用情辦好百姓身邊案”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直播回顧)。廣東國新故事其中一位代表是法官分享來自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法院北滘人民法庭的副庭長李海龍。
2024年3月,亮相李海龍被組織選派至西藏自治區墨脫縣人民法院掛職,辦發布成為首位奔赴墨脫縣的援藏援藏法官。墨脫因擁有豐富的平分配群生物多樣性和壯麗的自然景觀被譽為“蓮花秘境”,又因交通閉塞,牦牛是廣東國新故事中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縣城,有“高原孤島”之稱。法官分享援藏期間,亮相李海龍和同事翻山越嶺,辦發布走遍了分散于深山的援藏七鄉一鎮、44個村(居),平分配群為藏族、門巴族、珞巴族等各族群眾開展普法宣傳、巡回調解、上門立案、文書送達等工作。為了更好地融入當地,他還為自己取了一個富有詩意的藏族名字——“達瓦嘉措”。“‘達瓦’是月亮,‘嘉措’是大海,寓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李海龍笑著解釋道。
作為墨脫縣人民法院第一位援藏法官,李海龍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如何將沿海地區的工作經驗應用于邊疆地區。
他表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援藏法官,來到墨脫,既要考慮“輸血”,更要著眼于“造血”。2024年,墨脫法院被確定為首批相對薄弱基層法院,李海龍主動領下了審判質效“脫薄”的軍令狀,在順德法院執行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西藏交通不便、小標的案件執行成本較高的實際情況,總結出了一套“審執一體調解工作法”,被同行稱為小標的執行案件的“錦囊妙計”。
去年,他還向西藏自治區三級法院執行干警分享了他的執行經驗和工作心得。分享會上,一名干警提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難題:一群牦牛如何分配才最公平?李海龍思考后回答:“這個問題我也沒碰到過,但我提議通過拋硬幣確定挑選次序,由當事人輪流挑選心儀的牦牛,既公平公正,又降低了執行成本。”課后,先后有150多名自治區執行干警添加了李海龍的微信,與他建立起長期工作聯系。
李海龍認為,法官不能只在法庭之上辦案,而應當雙手沾灰、兩腳沾泥,深入田間地頭、車間工廠,到矛盾糾紛發生的第一線去。如今,這一理念也逐漸被墨脫法院干警們接受。當遇到事實不清時,他們會說:“走,我們去現場!”“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墨脫法院被上級法院改判和發回重審的案件數下降了76.2%,上訴率也下降了9.87個百分點。”分享的最后,李海龍自豪地表示。
南方網、粵學習記者 楊政芳
實習生 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