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郎中清晨,寒意正濃。張錦循著照明燈投射的山深微弱光束看去,一輛電動車行駛在青陽縣陵陽鎮分石村曲折的郎中鄉道上。騎車的張錦,是山深一個身著白大褂、背著藥箱的郎中老者。“郎中,張錦我最近頭有點暈,山深麻煩幫我測下血壓看看是郎中不是又升高了。”眼前這位被村民親切地稱為“郎中”的張錦正是分石村村醫張錦桃。
15歲與醫結緣,山深努力學習解民憂
張錦桃生于1954年,郎中15歲與醫結緣,張錦曾于1975年至1980年參軍,山深在部隊擔任衛生員一職。“郎中,我胃有點不舒服,你幫我看看”“郎中,我最近腰開始難受,是不是腰間盤又犯了”……當詢問張錦桃診治病種時,“都是農村常見病,比如說小外傷,高血壓,糖尿病,腰間盤等,以前還會給病人縫合傷口。除了接生我不會,其余都可以。”他笑著說道。
活到老學到老,服務鄉親55年如一日
盡管張錦桃已有70周歲,但絲毫看不出古稀之年的孱弱,更不影響他擁有一顆求知的心。如今的他依然堅持每日勤學不輟,用他自己的話說,“做到老學到老,不管做哪個行業都必須要有進步,才能不被時代淘汰。”55年來,張錦桃執著堅守,扎根鄉里,全心全意為廣大患者服務,哪里有病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小到頭疼發熱,大到疑難雜癥,以及醫保政策宣傳落實等,張錦桃都親力親為。
隨叫隨到,做村里的“120”
回首從醫生涯,不管刮風下雨,還是黑夜白晝,只要村民打電話,他都不會推辭,總是隨叫隨到,大家親切地稱其為“村里的120”。“張醫生醫術精湛,十鄉八里的百姓都慕名而來,哪家有個頭疼腦熱的第一時間都是說找郎中去看看,從問診到治療整個過程非常認真,來找他看病,老百姓都放心。”分石村衛健專干余丙霞說。
但愿世間人無病,何妨架上藥生塵。“以前大家覺得村醫待遇不高、發展受限,現在村醫崗位的吸引力在提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到農村當醫生。”張錦桃說,農村老齡人口疾病防治、健康養老任務艱巨,作為村醫的他肩上責任重大,但只要百姓需要他,他就會一直在這個崗位上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