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八馬茶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八馬茶業”)于1月17日向港交所遞交的書失市招股書滿6個月失效,意味著港股IPO進程被按下了“暫停鍵”。效上若八馬茶業在往后3個月內更新財務數據、馬茶補充最新信息并重新提交申請,業港遇波即可延續審核狀態。招股折
多次沖擊IPO無果
事實上,八馬茶業上市之路充滿坎坷,效上這已是馬茶其第4次沖擊資本市場受挫,前3次均折戟A股。業港遇波
早在2013年,招股折八馬茶業就踏上了資本市場的書失市征程,計劃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效上卻未能如愿。2021年,申報深交所創業板IPO,歷經三次問詢、三輪招股書更新,最終在臨審前撤回材料。2022年,轉戰深交所主板,又以“考慮到資本市場及監管環境的變化導致公司上市時間表存在不確定性”為由終止了上市申請。
今年1月17日,多次沖刺A股IPO無果后,八馬茶業轉道港股市場,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華泰國際、農銀國際、天風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招股書遞交后,八馬茶業被要求補充信息,包括公司歷次增資、股權轉讓價格及定價依據等。
此次轉向港股市場,本被視為八馬茶業資本化進程的新契機,然而短短6個月后,招股書失效再讓上市之路蒙上陰影。
業績與經營問題并存
根據官網信息,八馬茶業源自百年制茶世家,是中國茶葉連鎖領先品牌、高端茶市場領先品牌。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全國連鎖店超3500家。從公開數據來看,八馬茶業具備一定的上市底氣。據招股書,八馬茶業是中國高端茶市場的領導者、高端中國茶領域銷量第一名、中國最具知名度的茶品牌。
但深入分析其財務數據,問題卻不容小覷。業績方面,八馬茶業在2022年、2023年及2024 年前三季度營收和凈利潤保持增長,但營收及凈利增速均明顯放緩。具體來看,2022-2024年前三季度,八馬茶業的營收分別為18.18億元、21.22億元、16.4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66億元、2.06億元、2.08億元,動力明顯不足。
在經營模式上,八馬茶業高度依賴線下布局和加盟商。2024年前三季度線下渠道收入占比約70%,是線上渠道的2倍有余,向加盟商銷售產品的收入構成了營收的“半壁江山”。然而,向加盟商銷售產品毛利率低,2024年前三季度僅46%。
此外,八馬茶業還存在研發投入不足的問題。2022-2024年前三季度,其銷售及營銷開支占營收比例超30%,廣告與宣傳開支累計6.66億元,而研發成本占營收比例僅0.45%-0.61%,“重營銷輕研發” 的模式不利于產品創新和長期競爭力的提升。
上市難成行業痛點
曾闖關A股的茶企均鎩羽而歸——3月,中國茶葉主板IPO審核終止,長達近5年的資本化征途停歇;日前,改道港股上市的瀾滄古茶公布年報,2024年虧損額達3.08億元,創下五年來最差業績。
中國是茶葉的發源地,擁有全球最大的茶產量和飲茶群體。但超千億的茶葉市場規模下,上市難成茶企痛點。回溯八馬茶業的資本化征程,過往上市審核中曾被提出諸多疑問。2021年創業板審核,三次問詢其加盟模式合理性;2022年主板審核,重點關注其關聯交易的公允性易。此外,八馬茶業的股東出資問題也被提及。這些問題,恰恰是八馬茶業多次沖擊資本市場未果的關鍵癥結。
此次招股書失效后,八馬茶業仍有3個月的時間補充材料重新申報,但其面臨的挑戰遠超“更新數據”本身。資本化道路本就不易的茶行業中,八馬茶業能否突破困境邁向資本市場,答案或許就藏在它對“規模與風險”的平衡之道。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 伍詠言
圖片:八馬茶業官網、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