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現當代美術的素樸術展發展進程中,伍必端先生既是自真贈作有著強烈現實關懷的藝術家,也是伍必誨人不倦的教育家。伍必端先生成長于南京,端藝自15歲時在《新華日報》發表第一件版畫作品至今,暨捐江蘇將關切現實的品展藝術觀念訴諸于刻刀,同時還涉及彩墨、美術水彩、館舉漫畫等多種門類。素樸術展他以實踐驗證信仰,自真贈作進行了許多嘗試與探索。伍必作為自幼生活于南京的端藝藝術家,他對故鄉有著深厚而熱切的暨捐江蘇情感。如今他的品展作品重回故里,江蘇省美術館特別策劃了“素樸自真·伍必端藝術展暨捐贈作品展”,美術此次展覽得到了中央美術學院的大力支持。展覽入選2019年度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捐贈獎勵項目,展出20世紀50年代以來,伍必端先生創作的100余幅版畫、水彩和彩墨作品,多維立體地呈現他的藝術風貌。

1946年,伍必端先生赴晉察冀解放區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美術系學習,畢業后隨聯大美術宣傳隊參加解放石家莊、太原、天津等戰地宣傳工作。五十年代又以戰地記者身份到抗美援朝前線采訪,成為中央美術學院第一個赴朝戰地記者和最早在《人民日報》發表描繪中國人民志愿軍作品的畫家。此后又赴蘇聯,進入列賓美術學院深造,并長期從事版畫教學工作。可以說,他的藝術實踐是與革命工作、文藝建設分不開的,他以對藝術誠摯的熱情和為人民服務的情懷創作了一大批觀照現實、歌頌生活的作品,既具有鮮明的時代風貌,也體現出他對藝術人生的深刻體驗。如他所創作的《毛主席像》、《魯迅》等,皆以時代為背景,敏銳地洞察和感知社會歷史的變遷,透出對生活和理想的熱切追求。他的版畫人物造型概括凝練,既刻畫出人物的內在精神特質,又具有版畫語言的生動表現力。而他刻刀下的《葵花地》、《蝶戀花》等又以深沉的藝術意緒呈現出對自然和生命的情思,以樸實的表現語言寄托了他的藝術胸懷。

除了版畫作品外,此次展覽還展出伍必端先生的水彩和彩墨作品,其中有不少是他在蘇聯留學期間所作。他的水彩和彩墨作品盡管所用繪畫材料不同,但都呈現出深厚的造型素養和敏銳的色彩感受。他在江蘇寫生創作的作品如《豐收的喜悅》、《唯亭故事》、《課外勞動》、《蘇州小景》等將江南水鄉的豐饒俊美、勞動人民的善良淳樸表現的淋漓盡致,色彩濃郁又柔和,同時把民族化的色彩和造型處理融入其中,呈現出獨特的個人風格。而在晚年的彩墨作品則愈加清新明快,率意灑脫,充溢著對生活的熱情。

伍必端先生的藝術從投身于革命開始,在社會實踐中追求來自生活、高于生活的藝術表現,再到抒情寫意,在深入生活、表現自然的過程中延展人生的境界。他熱愛生活,敏于發現,在藝術創作中始終透溢出反映生活本質的情懷和對理想的追求,在樸素中蘊涵著感人的力量。于今之際,伍必端先生的作品重返金陵,他更慷慨捐贈一批版畫和水彩精品予江蘇省美術館,既是這段故土情思的回歸,也為江蘇省美術館中國現當代美術史的收藏和研究增添了寶貴的資源和鑒證。
據悉,此次展覽時間為2019年9月4日——9月22日。主辦單位為中央美術學院、江蘇省美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