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喜好,書畫收藏收藏一直延續了千年。歷年書畫已然成為中國人心中獨特的經千文化符號。
近年來,全國各地書畫市場更是一路走俏,拍賣場上屢現高價!比如,劉益謙就曾花2.7億港元買下張大千的《桃源圖》。
劉益謙2.7億港元拍下張大千《桃源圖》
在拍賣場中,書畫藝術品更是憑借相對較大的總體存量和良好的市場口碑,占據市場主角地位。
書畫收藏歷經千年,為什么能經久不衰呢?
收藏書畫是一項高雅的收藏藝術。收藏者收藏書畫,更多的是一種精神追求。唐太宗李世民,匯聚八方書法能人,常以書法衡量大臣心思與氣節,也以此與眾人同樂,愉悅身心。
書畫作品的價值在鑒賞家的眼里,取決于畫家的思想境界與人生境界的,因為他們認為,書畫是內外兼修的,透過字畫,可以觀其性,觀其行,還能了解他在文學上的修養。
書畫是歷史、文化、藝術的載體,自古以來的文人墨客,都視字畫為至寶。這是為什么呢?
從書畫的消費屬性來看,書畫的獨特性、稀缺性使它具有奢侈品的屬性,購買書畫作品往往成為個人文化品味、財富和尊貴身份的象征。收藏書畫藝術品象征著一個人的文化品位和社會地位,是進入高層次文化圈的通行證。
人們認為,看似無生命力的書畫,其實具有五行之氣,是有一定氣場的,雖是裝飾,但是其本身也有著自己風水上的意義。
題材上來說,如果五行缺水,就可以在家中掛上一幅山水;而從位置上來說,如果在客廳沙發背后掛上山水,也有“大山有靠,流水進財”的含義。
書畫藝術品是“軟黃金”。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已被國內眾多的企業家和個人所認同和接受。中國有句古話:“宅有書畫,家不窮”,對企業而言更是如此。書畫藝術品收藏的回報率大,抗風險力強,成為投資的另一種方式。 到了現代,書畫作品仍是主要投資對象之一。想要在變化莫測的書畫市場分一杯羹,除了提升個人鑒賞能力和市場分析能力之外,還要看能否把握住機遇了! 在目前的書畫藝術品市場中,專業人士建議藏友們選擇有潛力的名家作品去收藏,可關注一些實力派畫家,這類畫家也很有名氣但目前價位、行情還不是很高,收藏風險小,未來升值空間較大。同時,除了考慮作者的得獎情況、畫作透露出的品位和意境,最關鍵的是要看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
王健林收藏傅抱石《龍盤虎踞》
作為書畫收藏家,既要會收,也要會藏。收的是民族藝術的精華,藏的是永恒不朽的審美價值。在發掘有價值的書畫作品時,一定要遵循收藏的兩個首要概念:一是消費文化,提高自己精神層面的文化價值;二是保值增值的投資價值。而有繼承、有創新的作品,才是真正有消費文化和投資價值的藝術品。
就此意義而言,我們需要具備的,就是一種收藏眼光。這種眼光的養成,需要的就是對中國美術史的熟識,對中國當代藝術創作現狀的認知,對高水平藝術品的審美鑒賞力,以及對當下和未來的中青年藝術家發展潛力的預測和果敢判斷的能力。專家表示,收藏不只是金錢的投資,而更是一種眼力的檢驗與挑戰。用眼光收藏歷史,兼顧文化和價值。
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收藏觀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進入收藏書畫藝術作品的隊伍,我們沒有理由否定書畫藝術市場的未來,相信在未來的每一年書畫藝術品都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聲明:
本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后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