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錄于專輯
7月21日-27日,梅州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百千萬工程”協同推進,大力促進農業規模化、培育產業化、高素特色化發展。新農人汕尾強調做好“土特產”和“農文旅”文章,大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培育東莞強化科技賦能農業,高素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農人培育農文旅融合項目。大力中山鼓勵企業家參與鄉村建設,培育發揮僑鄉優勢動員僑胞助力家鄉發展。高素茂名推進龍眼產業綠色化、新農人標準化、大力品牌化,培育通過“招商、科技、市場、文化”四措打造產業集群。肇慶立足資源稟賦發展首位產業,推進現代農業和精深加工,撬動農文旅體融合。潮州實施“城鄉品質提升年”行動,創新“共享柴房”模式整治環境,培育特色產業。揭陽聚焦交通節點風貌提升,打造樣板鎮村,發展特色產業和紅色文旅。云浮大力培育高素質“新農人”,盤活閑置土地推進規模化種植,用好集體收入辦好民生實事。
梅州市委書記馬正勇:
推動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特色化發展
7月23日,市委書記馬正勇到梅縣區調研“百千萬工程”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避險搬遷等工作,強調要把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避險搬遷與“百千萬工程”、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等工作一體謀劃、一體推進,更好統籌縣鎮村生產、生活、生態布局。要堅持集中連片,把“小塊田”變“大塊田”“小塊地”變“大塊地”,尊重經濟發展規律,按照“市場化經營、企業化管理”的理念,以“四上”企業為標準來推動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特色化發展。要聚焦修舊如舊推進松口古鎮保護利用,突出產業發展抓好丙雁松示范帶建設,圍繞人居環境扎實做好“三線整治”、風貌提升和美麗圩鎮建設。
汕尾市委書記逯峰:
因地制宜做好“土特產”文章
7月23日,汕尾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研究精神文明建設、“百千萬工程”等事項,市委書記逯峰主持會議并講話。會議強調,要持續發力提升縣鎮村風貌,加快推動由內到外、全域美麗。要持續發力抓好鎮域產業發展,因地制宜做好“土特產”“農文旅”等文章,加快推動服裝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打造鎮域發展“強引擎”。要持續發力推進深化改革,聚焦“人進城”“錢進縣”“盤活土地”,推動“百千萬工程”集成式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扎實開展村級黨組織書記“強雁計劃”
7月24日,市委書記逯峰到陸豐市開展專題調研并召開會議,強調要扎實開展村級黨組織書記“強雁計劃”,建立健全履職評價體系,拓寬儲備渠道,加強關愛激勵,打造一支能力素質過硬的“頭雁方陣”,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要聚合力、促發展,圍繞推動“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實現三年初見成效,強化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集中攻堅,做大做強海洋主導產業,加快農文旅融合發展,持續拓寬“美麗環境”向“美麗經濟”轉換路徑,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
東莞市委書記韋皓:
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品牌
7月22日,東莞市委書記韋皓前往厚街鎮、南城街道調研糧食生產、現代種業及特色農業發展情況,強調要高質量抓好耕地保護治理、糧食穩產增產等工作。要強化科技賦能,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推廣運用,高效推進田間管理,科學合理開展輪作休耕,提高土地利用率。要大力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建設集觀光、科普、研學等功能于一體的農文旅項目。要統籌推進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要緊密結合東莞資源稟賦,強化科學試種、合作種植,努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要聚焦市場需求,深挖消費潛力,立足農業資源優勢做強精深加工,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場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
中山市委書記郭文海:
引導企業家參與鄉村產業發展
7月22日,中山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研究做好“百千萬工程”、城市高質量發展、經濟運行等工作。市委書記郭文海主持會議。會議強調,要加快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深耕海洋、江海聯動,走出一條具有中山特色的向海圖強之路。要鼓勵引導廣大企業家參與鄉村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農房風貌改造、綠化美化提升等,助力“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要以做好“僑文章”為突破口,充分發揮僑鄉優勢,更加廣泛發動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建設家鄉、發展家鄉,協同開展僑房保護活化。
茂名市委書記莊悅群:
推動龍眼產業綠色化
7月22日上午,茂名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莊悅群主持召開會議,扎實推動龍眼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專題研究。會議強調,要推動龍眼產業綠色化;依托 “信” 字號品控溯源體系健全種植、加工等標準實現標準化;擦亮 “儲良龍眼” 招牌提升高端與國際市場溢價力,推進品牌化。產業端打好 “招商牌”,加快建設食品工業園和加工銷售集散基地,引育龍頭與鏈主企業,壯大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及合作社,打造產業集群。加工端打好 “科技牌”,支持技術改造與設備更新,聯合科研力量論證道地性,以醫藥、保健為方向發展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銷售端打好 “市場牌”,深化商超、批發市場產銷對接,擴大 “十萬電商賣龍眼” 成效,拓展出口市場推動茂名龍眼走向全球。消費端打造 “文化牌”,深挖歷史文化資源,以微短劇講好共生故事,打造沉浸式場景增強文化認同,實現產加銷貫通、貿工農一體、農文旅融合發展。
融合景點重塑“山、水、人、文、產”價值
7月23日下午,茂名市委書記莊悅群主持召開會議,按照茂名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部署,高質量推進環浮山嶺產業帶規劃建設工作進行專題研究。會議指出,環浮山嶺產業帶以千年古荔、生態與文化為特色,是茂名山、文、城脈源頭。要將其作為落實囑托、推進 “百千萬工程” 的抓手,堅持生態優先、高水平規劃。要突出規劃引領,銜接 “十五五” 及鎮村規劃,明確功能定位與路徑。立足 “荔枝文化”“潘茂名文化”IP,借交通優化打造城鄉融合先行地;深化生態治理建城市生態公園;串連鎮村節點創“百千萬工程”引領區。要深挖資源,保護文化地標與生態資源,融合景點重塑“山、水、人、文、產”價值。按“為民實用、統籌分步”原則,精細化設計節點,以點帶面建 “綠美生態走廊”。
肇慶市委書記張愛軍: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7月20日至21日,肇慶市委書記張愛軍到廣寧縣調研。他表示,廣寧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要突出資源稟賦發展首位產業,因地制宜推進一批“小而精”、效益好的招商項目,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瞄準品牌打造、精深加工做優“土特產”文章,同時抓好新城開發建設,依托農房風貌改造提升,撬動農文旅體深度融合,激活鄉村產業發展新業態、新動能,更好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潮州市委書記何曉軍:
創新推行“共享柴房”模式
近日,潮州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同時套開市“百千萬工程”指揮部會議。潮州市委書記何曉軍主持會議并講話。會議強調,要連片成帶提升城鄉風貌。持續開展“三個三”攻堅行動,創新推行“共享柴房”模式,集中整治清理亂堆亂放、亂搭亂建等亂象,打造特色景觀小品,營造獨特視覺焦點,建設更加宜居宜業的美麗圩鎮、和美鄉村。要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發力會展經濟,促進“文旅+商貿”雙輪驅動,推動特色農產品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激發鎮村新活力。要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揭陽市委書記曾風保:
提升村委會服務群眾功能
7月22日上午,揭陽市委書記曾風保到揭西縣調研,強調要打造一批點上出新出彩、面上“有顏有質”的樣板鎮、樣板村,以點帶面推動鎮村建設實現全面提質、整體躍升。要全力推動高速公路出入口及重要節點風貌美化提升工作。要因地制宜發展強鎮富民興村產業,做大做強電線電纜產業園,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等資源,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要不斷提升黨群服務中心、村委會服務群眾功能,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要高質量做好村(社區)“兩委”換屆準備工作,選優配強“兩委”班子,確保換出新的戰斗力。
云浮市委書記盧榮春:
大力培育高素質“新農人”
7月25日下午,云浮市委書記盧榮春率隊到郁南縣督導檢查“百千萬工程”工作開展情況,強調要立足優勢資源,大力培育高素質“新農人”,結合盤活撂荒地等閑置土地資源,推行規模化種植,持續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效益;要聚焦辦好民生實事,用好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切實把資金用在“刀刃”上;要發揮好互助工作隊作用,帶動村民積極開展人居環境整治、鄉村產業發展等工作,實現增收致富,建設和美鄉村;要聚焦打好打贏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戰,構建長效管護機制,確保全面完成省定任務。
整理:南方農村報記者 楊雪
剪輯:南方農村報記者 方壯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