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布全國首個科學智能專項地方政策

記者7月30日獲悉,北京北京市科委、發布中關村管委會,全國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等日前聯合發布《北京市加快人工智能賦能科學研究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科學這是智能專項政策全國首個科學智能專項地方政策,旨在推動人工智能與科學研究深度融合,地方開展前沿科學問題攻關,北京加快推動人工智能在各領域的發布深度應用。

《行動計劃》明確了北京市人工智能賦能科學研究的全國目標任務:到2027年,構建科學基礎大模型和學科領域模型的科學模型協作體系;建設不少于10個高質量科學數據庫,全面支撐人工智能在多個科學研究領域應用,智能專項政策服務不少于1000萬用戶;推動科學智能在不少于5個領域開展深度應用,地方形成8個以上標桿應用案例。北京

圍繞關鍵技術攻關、發布基礎設施建設、全國領域應用落地、創新生態營造四個維度,《行動計劃》提出17項具體任務。

在強化關鍵技術攻關方面,北京將聚焦科學智能基礎理論研究,實現多尺度建模理論突破;加快構建多學科通用的科學基礎大模型,實現對多類別、高維度科學數據的統一表征、建模、分析和生成;研發新一代科學計算智能模擬軟件工具。

為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北京將構建開放共享的科學數據平臺,打造高質量科學文獻數據庫以及計算模擬、實驗數據相結合的科學數據庫;搭建軟硬件協同與高度整合的算力平臺,提升面向科學智能領域的算力供給能力;建設智能化干濕閉環實驗系統,實現計算精確指導實驗,實驗高效反饋計算的新研發模式。

在加速領域應用落地方面,北京將推動科學智能在基礎科學研究、醫藥健康、新材料、科學儀器、工業智能化升級等領域的深度應用,實現人工智能對科學研究的全流程智能化賦能。

為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北京將搭建公共服務創新平臺,加快科學研究產業化落地;引進一批高水平研究團隊,培養一批既懂AI技術又懂應用的復合型人才;構建多渠道投融資服務體系,引導銀行、擔保、保險等金融機構開展面向科學智能的產品和服務創新;打造科學智能產業集群,形成一批引領性強、配套設施完善、集聚度高的高端產業載體;推動國際合作交流,組織開展科學智能峰會、中關村論壇科學智能平行論壇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會議;構建開源開放生態體系,建設科學智能開源社區,廣泛吸引全球科研人員參與共建及成果共享。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劉衛華說,為保障《行動計劃》順利實施,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將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北京市人工智能專項工作機制,針對科學智能關鍵技術、基礎設施、領域應用等方面,布局一批重大項目,鼓勵生態上下游企業及優勢團隊開展聯合攻關,加快完善科學智能創新生態。

北京市經信局副局長姜洪朝說,市經信局將用好算力券、中小企業服務券、數據要素市場示范獎勵、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合作伙伴機制以及北京人工智能數據訓練基地等政策工具和產業平臺,在高精尖產業領域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賦能科學創新,打造以信息軟件企業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應用主渠道和主要服務商,促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科學智能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鄂維南說,作為科學智能的策源地,北京在率先打造科學研究新范式上有基礎、有優勢,已全面布局科研基礎設施,并已取得顯著成效。《行動計劃》將有力推動北京在科學智能領域的創新發展。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需的地方已做標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