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農評丨我們為何在意全國能否吃上新鮮荔枝,時長共2分20秒)
三農大小事,全國盡在興農評。吃上
新鮮的荔枝荔枝果肉是透明還是乳白色的?作為夏日頂流,荔枝近日再掀熱議。興農新鮮網友爭論,評丨實質在意的何意還是能否吃到新鮮荔枝。
作為荔枝的全國“主理人”“代言人”,廣東人對“新鮮”的吃上執著近乎苛刻,不僅自己必須吃上,荔枝更希望全國各地都能品上這歷經千年舌尖考驗的興農新鮮“貴妃甄選”,逼急了,評丨快遞一棵荔枝樹到黑龍江的何意事不是沒干過。
我們為何如此在意全國人民能否吃上新鮮荔枝?
荔枝,曾名“離枝”。白居易在《荔枝圖序》中早已點明其嬌貴:“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用科技的語言描述,荔枝離枝即啟動“自毀程序”——水分流失、酶促褐變、呼吸加速、乙烯釋放等等。千百年來,能吃上新鮮荔枝者,非產區居民即權貴階層,普通百姓難享其鮮。
廣東人尚美食、善經營,將這份嶺南甜蜜送抵千家萬戶,既是情懷,更是巨大商機。近年來,廣東著力將荔枝推向全國、賣向全球。種植技術精進,仙進奉、仙桃荔等優新品種迭出;保鮮技術突圍,鎖鮮35天已實現,“凍眠技術”也非新鮮事;冷鏈物流日臻完善,直達新疆、西藏乃至漂洋過海至美洲,昔日“荔枝難”正被逐一攻克。
而那么嬌氣的荔枝都能行銷全國甚至全球,其他農產品還在話下?廣東人的“小算盤”實則是“大謀劃”。荔枝成功模式,可復制到黃皮、菠蘿、清遠雞等廣東特色農產品上,更能賦能喀什鮮杏、四川恩桃兒、鹽池灘羊等全國各地的“風味頂流”。當各色優質農產品在國內高效流轉、物暢其流,無疑是做強國內大循環、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有力一環。
我們為何如此在意全國人民能否吃上新鮮荔枝?因為這不只是吃貨“日啖荔枝三百顆”的舌尖幸福,更是果農辛勤勞作后豐產亦能豐收的安穩保障,是科技創新強勁驅動農業現代化的鮮活例證,是國家基礎設施體系高效運轉的直觀映現,是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生動實踐。
撰文:黃嬋
出鏡:方壯瑋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