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巧家縣大寨鎮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家長夜校護理人員正在為行動不便的巧家橋文王爺爺翻身擦背、修剪指甲,寨鎮陪他追憶往事;另一邊,架起踐溫社工們組織老人開展下棋、連心剪紙等活動,明實歡聲笑語充滿整個養老院,暖老處處呈現著溫馨和諧的家長夜校幸福畫面。近年來,巧家橋文巧家縣大寨鎮通過整合資源、寨鎮創新機制、架起踐溫精準服務,連心以“家長夜校”為重要載體,明實在文明實踐中構建起雙向關愛網絡,暖老為鄉村振興筑牢民生根基。家長夜校
“家長夜校”助力建立服務“一本賬”
通過建立常態化入戶走訪機制,采用“微網格員+網格長”模式,以10戶為單元構建全覆蓋關愛網絡。定期對全村60歲以上老人,尤其是高齡、失能、留守老人以及16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特別是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進行全面摸底排查,詳細記錄他們的健康狀況、監護情況等關鍵信息,建立動態更新的“一人一檔”臺賬。
為了讓每一位老人和兒童都能得到精準的關愛與保障,大寨鎮對服務對象進行科學分類分級,將其對應納入重點監測對象,明確服務優先級,實現分類標識“精準幫”,確保資源用在最急需的地方。
“我們為每位重點老人配備由掛片村干部擔任的‘養老顧問’,為每位重點兒童配備由社工擔任的‘兒童主任’。通過明確職責,落實日常探訪、需求反饋等工作,形成‘雙員’聯動、‘無死角’的關愛網絡。”大寨鎮社會事務辦負責人介紹。
“家長夜校”激活服務“互助循環”
在哆車村,鎮村干部與網格員小心翼翼地將鄒學太老人護送上車。這位常年獨居的老人,不僅家庭困難,還因身體殘疾行動不便。經鎮村工作人員多次上門勸導,最終幫助老人入住大寨鎮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接受專業照料。
大寨鎮積極創新服務模式,通過夜校講解“愛心超市”積分兌換規則,鼓勵村民通過志愿服務兌換物資;倡導鄰里互助,鼓勵身體健康的村民為高齡、失能老人提供幫助。同時,還設立“睦鄰點”作為活動場所。在動態監測幫扶方面,已完成80歲以上高齡老人的信息建檔,重點關注獨居、經濟困難老人的生活狀況,通過電話隨訪、上門服務等方式,做到“有動靜,人到戶”,切實解決老年人的實際困難。截至目前,已摸排登記977人。
“我們建立‘六心’服務團隊,定期開展護理技能與心理溝通培訓,并推出定制營養餐單、傾聽老人需求、組織興趣活動、滿足個性化愿望等服務。”大寨鎮社會事務辦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加強特殊群體服務管理,大寨鎮制定了養老服務宣傳手冊,通過“家長夜校”積極動員獨居老人到大寨鎮社會福利服務中心養老。
深化服務內涵 提升“關愛質量”
“我們還提供24小時專業護理值守,每日清潔居室、協助老人沐浴,實現‘身無異味、房間無異味’。一方面,每周為老人理發、剃須、修剪指甲,保持清爽儀容;另一方面,積極倡導‘微笑服務’,要求員工與老人互動時親切熱情,營造家庭式的溫馨氛圍。”養老機構負責人介紹道。
大寨鎮針對“一老一小”的急難愁盼問題,從嚴從實落實相關政策,協助符合條件的老人申請各類社會保障,并常態化開展防詐騙、安全知識宣傳教育;定期邀請醫生開展集中義診、健康知識講座,為老人提供慢病管理服務,為困境兒童提供免費體檢服務,不斷深化服務內涵,實現健康守護“零距離”。截至目前,已開展各類活動2000余次。
匯聚多方力量 構建長效機制
為做好“一老一小”關愛服務工作,大寨村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將相關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和為民辦實事清單,實行黨員帶頭認領服務崗位制度。通過不斷整合資源,積極爭取政策、項目、資金支持,為“一老一小”工作提供堅實保障。此外,積極運用微信群等平臺,開展信息管理、需求發布等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和響應速度。
接下來,巧家縣大寨鎮將持續深化“一老一小”服務改革,以“六心”服務換老人安心,通過不斷織密關愛網絡、提升服務質效,讓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每一名兒童都能健康成長。
通訊員:段天有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