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瀘州7月5日電(記者李曉東、第屆大賽周洪雙 通訊員易佳)第二屆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5日在四川省瀘州市開幕。全國本屆賽事以“保護文化遺產 弘揚工匠精神”為主題,文物來自全國30個省(自治區、行業直轄市)的職業293名選手在金屬、陶瓷、技能舉行紙張、瀘州書畫、第屆大賽木作、全國泥瓦作及考古探掘六大項目中展開競技交流。文物
該賽事是行業目前中國文物行業規模最大、水平最高、職業影響最廣的技能舉行職業技能賽事,也是瀘州文物技能人才展示技能、切磋技藝的第屆大賽重要平臺。本次大賽參賽選手數量較上屆增長34%,高學歷化趨勢顯著,本科以上學歷者占比53.58%,碩士人數激增96%。選手年齡跨度從19歲到59歲,老中青三代技能人才同臺競技,反映出文物考古行業從經驗傳承向系統化教育培養的轉型。
文物修復師是推動文物事業蓬勃發展的重要主體之一。近年來,國家文物局打出人才建設“組合拳”,持續完善文物技能人才培育體系,先后頒布《文物修復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考古探掘工國家職業標準》,舉辦陶瓷、紙張、壁畫等文物修復、古建修繕、石窟寺保護等文物項目培訓,推動在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交叉學科門類下增設文物專業學位類別,開展案例教學試點等,通過一系列舉措推動文物人才隊伍向專業化、規范化、社會化、職業化加速邁進。
地方實踐則凸顯差異化探索。文物大省四川以“三星堆人才十條”專項激勵為引領,依托真實遺址開展技能競賽,推行“大師帶高徒”師承制,形成“政策+競賽+師承”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積極營造文物考古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
在本次大賽的獎項設置上,各賽項前5名可獲技師職能等級,第6至15名晉升高級工,一等獎獲得者優先申報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今年即將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文物行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實施意見》將打通技能等級與薪酬待遇、社會地位的掛鉤通道。
本次大賽由國家文物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同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