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中年劇本有這樣一群平均年齡45歲的人生中場“足球老將”:她們曾是專業女足運動員,退役后回歸平凡生活,足球人到中年,改寫又因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以下簡稱“十五運會”)“老將組”的中年劇本召喚而重聚。
訓練中,人生中場她們每周驅車百里、足球咬牙擼鐵,改寫在傷病與家庭責任的中年劇本夾縫中奮力改寫“中年劇本”。
隊員們在足球場上拼搶
從四年前采訪她們首次奪冠,到如今再次聚焦這群老將。足球她們中,改寫有人借足球走出低谷,中年劇本有人撕掉“角色”標簽找回自我,人生中場更有人收獲了延續二十年的足球姐妹情誼。
8月8日全民健身日之際,她們的故事的意義遠不只一場賽事的勝負,更是全民健身精神的鮮活注腳:運動無關年齡,它是你掙脫束縛的勇氣,是取悅自己的權利,更是照亮平凡生活的光。足球場上,她們不是“誰的誰”,她們只是,做自己的球員。
觀賽的觀眾
51歲,體脂率20%
這是一支平均年齡45歲的業余女子足球隊。她們代表廣東參加十五運會群眾比賽足球項目五人制女子老將組的賽事。這些球員們大多曾是專業女足運動員,退役后,各自走進生活。如今,她們因為十五運會,又重返賽場。
十五運會上,該項目老將組的年齡限制為36—59歲。人到中年,要站上賽場,你需要一副好身體。
廣東老將組的隊員們曾是上屆全運會該項目的冠軍。隊長湯靜怡說,奪冠之后,越來越多的姐妹加入這支隊伍。與上一屆要湊人踢比賽不同,這屆女足球員,經歷了層層選拔。
湯靜怡在賽場
選拔結果未知,湯靜怡卻提前一年組織姐妹們訓練。
“凡是想參加十五運會比賽的姐妹們都一起練?!睖o怡說,她們訓練的方式主要是以賽代練,每周找男隊踢3場球。在距離比賽還有半年的時間,每周再加入兩場體能訓練:一天跑20-30分鐘的樓梯;另一天在健身房“擼鐵”兩小時。
51歲的湯靜怡,需要付出更多運動來維持體能。
“我每天都去健身房。”湯靜怡常年讓自己的體脂率保持在20%左右,運動時,肌肉線條分明。她有時會在朋友圈“打卡”自己的健身成果,比如借助器材的“懸空核心訓練”。
有人分享湯靜怡健身的照片,不少人深受鼓舞表示“要像湯姐學習”。
家住湛江吳川的李玥霖,每周為參加訓練開車近一小時到湛江,差點把車跑壞。為了省時省油,她常在湛江留宿,隔天再踢一場。
這些付出她們認為值得。足球是團隊運動,需要時間磨合。她們都希望能助力團隊,畢竟“誰能想到人到中年,還能代表廣東隊重返賽場呢?”
當然,有時努力并不一定換來收獲。在女足比賽時,我們在觀眾席看到了莊美蘭,4年前,她曾跟姐妹們一起摘得了上一屆的冠軍。但因訓練時膝蓋受傷,如今她只能坐在觀眾席上,為女足姐妹們加油。
龐開新、陳佩鳳等四五個隊員也經歷了近一年的訓練,最終卻因傷病、體能或技術等原因落選。
“她們上場跟我上場一樣。”莊美蘭說,看到姐妹們在賽場奔跑,她同樣開心。
不止“媽媽”足球隊
平均年齡45歲,隊中不少球員是媽媽,被球迷稱為“媽媽足球隊”。
“干嘛用‘媽媽’這個詞呢?我感覺我心態還是18歲。”馬小紅說,“媽媽”只是她們人生中的一個角色,妻子、女兒、職業人,她們生活中還有很多被賦予的角色。但站在球場上,她們代表自己,她們只是足球運動員。
馬小紅在看兒子練習架子鼓
這是馬小紅近年來通過自己的人生經歷,尋找到的答案。
40歲的馬小紅從湛江女足退役后結婚生子,如今與丈夫經營蛋糕材料生意。
她是大眾眼中合格的媽媽、妻子、女兒、老板娘……全身心投入這些角色,卻換來滿身疲憊。
馬小紅坦言,幾年前經歷了一場不愿再提的人生變故,打擊巨大,令她封閉自己,不愿出門交友。
“來踢場球吧!”2022年,在昔日隊友再三邀請下,馬小紅重返球場。
“我有個外號叫‘馬八分’,因為我那時候上場最多堅持八分鐘?!北M管體能已經完全跟不上節奏,但踢完那場球之后,馬小紅覺得自己心里輕松了許多?;貧w到日常生活后,馬小紅的好情緒又被吞噬。這時,姐妹們又一次向她發出邀請。
球員們在賽場拉伸
她就這樣在情緒一次次下墜,再通過踢球,好起來一點點的過程中,逐漸治愈。
馬小紅重返球場之后,仿佛重生了一次。她不想再一味的“犧牲”“遷就”,她不想讓這些角色和責任成為“枷鎖”。
如今,踢球成了馬小紅生活必不可少的事。她家住廉江,開車到湛江訓練的球場近1小時車程。但晚上7點的球賽,她總能在安頓好孩子們的前提下,提前趕到。
馬小紅形容自己性格麻利、爽快,甚至有些急躁。她也因此壓縮出大塊自己的時間。
下午3點按煮飯鍵,4點炒菜,5點接孩子放學,回家幫他們沖涼、輔導作業,6點將孩子托付家人,準時出門踢球。“這時即使客戶要貨,也一律推后?!?/p>
人到中年,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去做。她學習嘗試把取悅自己放在第一位。
逐漸,她發現,這個家庭依然正常運轉著。反而,因為媽媽快樂起來,家庭氛圍更加其樂融融。
十五運會集訓加比賽,隊員們需離家近一個月。湯靜怡說,不少媽媽始終放心不下,操心著孩子吃沒吃好飯,有沒有按時學習?!拔覀兙蛣袼齻?,媽媽要學著對孩子放手”。
肖釗華家住廣州,這是女兒8歲來,她出的最長的差。采訪時,提到孩子,她偷偷抹眼淚。她說,臨走的時候,她反復叮囑丈夫孩子的飲食、起居習慣。
讓她有些意外和驚喜的是,出差半個月后,她和孩子打電話,她發現丈夫把孩子帶得很好,女兒也更加獨立。
支持或不支持的家人
這些已婚育的老將們常被問:出來踢球,家人支持嗎?
隊長湯靜怡對這類問題輕車熟路,甚至準備好一套說辭:丈夫從不支持到因理解她的熱愛而轉變。但現實并非如此。
湯靜怡說,從自己生完老二回歸球場,丈夫一直都是不支持的態度。她們常因此爭吵,如今已到了分居的地步。在她的描述里,丈夫思想傳統。他希望湯靜怡還可以像從前開美容院時一樣,做個“好媽媽”。
湯靜怡在做康復理療
過去,湯靜怡每天疲于應付工作和家庭:早上6點起床,晚上11點睡覺,事無巨細,從兒子入學考試到孩子穿衣。如果丈夫需要,她將以“某太太”的身份,把自己打扮一番,陪他出席社交場合。
“有時候我坐在馬桶上想,我一輩子就這么過了嗎?”湯靜怡說,那時她感覺,只有上廁所和洗澡的時間是自己的。她常在此時想起,年輕時馳騁在球場的自己。在姐妹們的召喚下,她重回球場。
后來,她關掉美容院,和姐妹們辦起了足球青訓。因為訓練都在課外和休息時間,再加上她自己還要訓練。這意味著她離世俗眼中的“好媽媽”“好妻子”,漸行漸遠。丈夫始終不理解她為何對既花時間,又沒有美容院賺錢的足球這么癡迷。
湯靜怡說,她和丈夫的觀點無關對錯,只是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她現在心態豁達。
“媽媽我覺得你最開心的時候是今天有球賽?!?/strong>湯靜怡說,大兒子曾經這樣告訴她,她突然想通了:孩子們更需要一個快樂的媽媽。
湯靜怡在指導小球員
在十五運會的賽場外,湯靜怡的大兒子來看母親踢球。面對媒體的采訪,他對著鏡頭說:“我的媽媽是廣東隊的16號前鋒——湯靜怡,她是上一屆的‘射手王’,也是上一屆的冠軍?!?/strong>
記者問他,會不會擔心媽媽受傷?
他回答:“不會,我的媽媽很強?!?/p>
李玥霖也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平時做產后康復和青訓教練兩份工作。家人對她踢球的態度是從不支持到支持的。
李玥霖的丈夫經營一家建材檔口,有段時間回款難,李玥霖的產康單子也不穩定。3個孩子開銷又大,家里經濟負擔很重。于是,她背著老三去跑業務,恰巧在路上看到一家足球學校在招生。
李玥霖在給客戶做產后康復工作
2017年,她通過毛遂自薦,成功在吳川獲得了一份青訓足球教練的工作?!澳翘焓?0月23號?!北M管已經過去數年,李玥霖還清晰地記得日期。她說,那天她獲得的不僅是一份有穩定收入的工作,也意味著自己“產后復出”,不用再“手心向上”朝丈夫要錢。
那是“獨立”的感覺。
做足球教練后,李玥霖踢球的時間變多了起來。一開始丈夫不支持,怕她受傷。但看到她踢球后,身體和精神狀態都越來越好?,F在就算叫丈夫特意送一件球衣來,他都樂意。
李玥霖在賽場
李玥霖說,如果不是足球,閑暇時間,她大概會去打麻將,因為嫂子就經營著一間麻將館。她應該會過上和現在截然不同的生活。
采訪時,李玥霖跟我們分享了大女兒寫的一篇作文。文章中寫道:“我的媽媽會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工作,我喜歡她出去工作?!?/p>
李玥霖在做產后康復時,常對產后媽媽們分享自己的經歷。她說,女人結婚生孩子后,不能把精力都花在家庭上。一定要有工作。即使沒有工作也要有自己的愛好或者圈子,哪怕是喜歡逛街也行。
這樣才能讓你在生活中,更加“自由”。
踢到踢不動為止
守門員張競男在守門
當被問起時隔數年,以群眾比賽老將組的身份,再次站在全運會的賽場是什么感受時,很多球員的回復都是:“珍惜”“享受”。
肖釗華曾是中國女足隊員,她說退役后,大家各奔東西,她們很少有機會再像年少時,長時間聚在一起。這次全運會她們仿佛又回到了以前的集體生活。
肖釗華在賽場
年紀相仿的肖釗華、王妮、簡秀宜和曹琚好,從十幾歲起就在球隊同訓同住,共同成長,早已成為彼此除家人外最重要的人。
她記得,當時自己19歲,在訓練時膝關節受傷,不得不做手術。當時,隊友簡秀宜主動到醫院陪她,剛做完手術時,她行動不便,連去洗手間都需要人攙扶。“她擔心我媽媽陪床辛苦,讓她回家休息,自己留下來陪夜?!毙め撊A記得,簡秀宜一直陪到自己出院。
簡秀宜在練習射門
盡管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將近20年,肖釗華跟記者講起時,還是眼泛淚光。
如今,肖釗華和簡秀宜同在一家足球青訓機構工作。在她看來,和閨蜜一起,做著一份能兼顧熱愛和生活的事業,日子安穩且知足。
她說,足球這項團體運動,成就了姐妹們的友誼。
“這次見面,姐妹們上來就是一個大擁抱?!焙喰阋苏f,在場上,她們把自己的后背交給隊友,場下她們就像是家人。
王妮曾是前國腳,在這次全運會的比賽中,她是球隊的絕對主力。賽前兩天,王妮在去康復途中不慎踩空,小腳趾錯位,行走艱難。在醫院,王妮忍著疼,讓醫生給她進行復位。
王妮受傷后在醫院接受治療,隊友在周圍陪伴著她。
因為擔心影響比賽,王妮愁云莫展。
“別傷心,給你點個糖水!”跟她一起去康復的曹琚好掏出手機,加了跑腿費,給她端來一碗楊枝甘露。“這個對她管用?!蓖嫘﹂g,大家的神情變得輕松,笑聲充斥在病房里。
經過隊醫的治療,王妮也在3天后,站上了賽場。
王妮在練習射門
站上賽場,她們奮力拼搶,無不渴望勝利。
“沒想到老將組的比賽能打得這么激烈?!痹谡拷瓓W體中心的五人制足球場內,坐滿了觀眾,有觀眾邊看球賽,邊發出感嘆。他們看到了精彩的進球,刺激的點球大戰,甚至有的球員受傷被抬下場,在隊伍需要時,又重返賽場。
看完比賽,有小孩子說,自己要好好踢球去打比賽。也有成年觀眾覺得,自己從今天開始也要“動起來”,像場上的球員一樣,不能被年齡限制。
盡管奮力拼搏,廣東隊仍遺憾止步六強。
廣東隊與河北隊上演點球大戰
賽后,王妮發了一條朋友圈。
她說,小時候輸掉決賽會哭一整晚,難受好些天。
如今,拼盡全力,坦然面對結果。雖有不甘,卻已釋然輸贏。不知不覺間,她們成長許多,更體悟到足球給予她們的已遠超足球本身。
女足隊員們在場上比賽
如果生活中沒有足球會怎么樣?
馬小紅覺得,那她的生活就像煲了一鍋湯,忘了放鹽;簡秀宜不敢想象這樣的生活,她會和姐妹們一直踢下去;“踢到踢不動為止”,曹琚好說。
曹琚好在賽場
在采訪中,肖釗華跟我們分享女兒曾問過她的一個問題:“媽媽,是不是只有我考100分你才覺得我是個好孩子?”
“不會,只要你盡力了,你在媽媽眼里就是最棒的!”肖釗華篤定地回答。
采寫:南方+記者 李業珅
攝影:南方+記者 吳明 吳東俊
剪輯:南方+記者 龍達洋
設計:吳穎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