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余年前大象曾生活在信陽 息縣發現保存較為完整的余為完古菱齒象化石
發布時間:2018-04-25 18:07 來源:豫都網 我要投稿
[摘要]本報信陽訊不久前,在息縣孫廟鄉月兒灣村胡莊組南900米淮河河漫灘,年前工程隊施工時發現了一些零碎的大象動物骨骼(如圖),息縣文物部門接到情況報告后,曾生整立即趕赴現場勘察?;钚呕斑@次無意中發現的陽息大象化石,在同類中是縣發現保較為完整的,復原后有望在息縣向公眾展示。存較齒象”昨日...
本報信陽訊不久前,古菱在息縣孫廟鄉月兒灣村胡莊組南900米淮河河漫灘,余為完工程隊施工時發現了一些零碎的年前動物骨骼(如圖),息縣文物部門接到情況報告后,大象立即趕赴現場勘察。曾生整“這次無意中發現的活信化石大象化石,在同類中是陽息較為完整的,復原后有望在息縣向公眾展示?!弊蛉?,信陽市息縣文物局局長孟凡拿著中科院的鑒定報告激動地告訴記者。數天前,該縣送檢的一份化石樣本,被中科院專業機構鑒定為“更新世晚期淮河古菱齒象化石”。目前,息縣文物部門正在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溝通,擬進行搶救性發掘便于科學研究。
孟凡介紹,2017年12月22日,一支施工隊在地處息縣孫廟鄉月兒灣村胡莊組南900米淮河河漫灘施工時,工作人員發現了一些零碎的動物骨骼裸露。這些零散骨骼散落在面積約9平方米的河灘上。
息縣文物部門接到情況報告后,立即趕赴現場勘察,并及時向信陽市文物部門報告。很快,一份標本被送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不久,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出具報告:息縣河灘發現的動物骨骼為更新世晚期淮河古菱齒象化石。
據了解,古菱齒象一般被認為是現代非洲象的祖先,是生活在距今1萬—20萬年的晚期更新世的大型哺乳動物,其主要活動區域是在我國華北、華東等地區。
孟凡告訴記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已經于上周前往化石發現地進行勘察。經過初步勘察,專家指出這批化石是已經發現的古菱齒象化石中保存較為完整的,此前發現的化石,多為古菱齒象的身體局部骨骼化石。孟凡介紹,古菱齒象化石在淮河息縣段發現,說明幾萬年前息縣氣候溫暖、濕潤,有豐富的平原林地,適合大象的生存。此次化石的發現,對象類的演化與地理分布、氣候環境等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為淮河流域氣候、環境、生態、生物演化與絕滅等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
“最近信陽普降大雪,不適宜進行發掘?!泵戏舱f,待天氣條件允許,專家將對化石進行搶救性發掘,并用于科學研究,條件允許的話,復原的化石有望向公眾展示。(記者 何正權 李鑫 通訊員 姜烽烜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