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28日電(記者 岳川)不僅賽場內座無虛席,奧運就連圍欄外也聚集了大量球迷,積分歡呼聲與吶喊聲此起彼伏。規則改變現場氛圍熱烈而具感染力,中國觀眾的人籃情緒隨著比賽被完全調動起來,用不同方式回應著場上球員的球何精彩表現。

這是突圍發生在日前中國男子三人籃球超級聯賽(超三聯賽)北京(西城)爭霸賽中的一幕。隨著三人籃球成為奧運會長設項目,奧運聯賽的積分重要性與受關注度與日俱增。
誕生于2021年的規則改變超三聯賽是國內第四項職業籃球賽事,“從零到一”的中國探索也被視為中國三人籃球事業發展的重要節點。數據顯示,人籃經過數年積累,球何超三聯賽上賽季總曝光量突破百億大關,突圍辦賽城市與比賽日數量、奧運單站比賽場次逐年遞增,球員水平與辦賽質量同步提升。
“超三聯賽將國內愿意參與三人籃球運動的俱樂部、球員、教練員、技術官員等相關群體全部蘊含其中,它在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同時不斷吸引更多愛好者關注。”中國籃球協會三人籃球國家隊負責人尹喆認為,將有志于參與中國三人籃球事業發展的人群集納起來形成合力,超三聯賽在這一過程中作用顯著。
相較最初根據勝負場次積分排位的循環賽,經過這幾年的探索,超三聯賽常規賽模式逐漸穩定為“大區賽+爭霸賽”雙軌賽制,這種變化充分考慮到了國家隊與國際賽事因素。
超三聯賽賽事方、深籃體育三人籃球項目部總經理姜冠以本賽季舉例,相比于積分、獎金更高的四站爭霸賽,25站大區賽可被視為各俱樂部的緩沖區間,它為優秀球員征戰國際賽事提供了時間窗口,年輕球員亦可借此獲得更多鍛煉機會,一舉多得。

沉淀數載,厚積薄發的中國三人男籃國家隊在今年接連取得突破:3月亞洲杯,中國隊獲得亞軍,創隊史參加該賽事最佳戰績;6月世界杯,中國隊力克加拿大隊、法國隊等勁旅,歷史性闖入八強。
在尹喆看來,充分尊重項目發展的客觀規律,這是國家隊能夠連創佳績的關鍵因素。以項目與聯賽不斷發展的積淀為基礎,加之創新化思維的融入及組隊模式的調整,這一結果在意料之中。
伴隨著令人欣喜的突破,新的挑戰接踵而來。首先,國際賽場競爭正變得愈發激烈:在中國三人男籃于本屆世界杯上創造佳績的同時,去年巴黎奧運會的四強隊伍荷蘭、法國、立陶宛及波蘭被齊齊擋在八強之外;而荷蘭、蒙古、波蘭等隊伍的異軍突起,則是中國三人女籃無緣本次世界杯八強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見,參與競爭的“后來者”在增多,組隊模式也在不斷創新,各類高積分賽事參賽資格的獲取難度在不斷加大。
此外,與上一周期相比,洛杉磯奧運會三人籃球項目在入圍規則上或有調整,這給國家隊備戰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3年前后,為賺取積分拿下巴黎奧運會參賽資格,中國三人籃球聯賽各俱樂部共輸送40余名球員輾轉多國參賽。在所有參與者的共同努力下,這項堪稱現實版“流浪地球”的計劃最終成功助力國家隊直通奧運。

雖然國際籃聯尚未公布新版奧運會晉級細則,但據記者了解,奧運積分計算周期可能由原先的一年增至兩年,即為2025年12月至2027年12月。
基于此,曾經的“人海戰術”可能不再適應新周期的變化,“穩定”的重要性則愈發凸顯:其一,在積分時間拉長后,若參賽球員不能穩定,很可能造成積分浪費;其二,對于中國隊而言,賺取積分進入奧運會只是第一步。
尹喆表示,若以在洛杉磯奧運會上創造佳績為目標,通過比賽歷練出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團隊是必由之路。在此過程中,能否保持數支陣容穩定的高水平隊伍去不斷征戰國際賽事就變得尤為重要。
“這是當下我們面臨的難點。按照目前觀察,為取得更好的成績,各個國家都在嘗試創新,人員架構的創新、組織形式的創新……在這些方面,我們要跟上,甚至超過他們。”
如尹喆所說,三人籃球項目畢竟進入奧運大家庭才剛滿8年,各國家隊都在摸索中前進,尚未形成一套經時間檢驗的成功且完備的發展模式。在這場從地基到金字塔尖的群體競速中,中國三人籃球只有做得比別人更出色,才有可能實現更高的目標。
為此,中國籃協已將多項探索舉措提上日程,包括計劃持續推廣自主品牌且與備戰高度關聯的高質量三人籃球國際賽事。同時,超三聯賽也積極嘗試與國際接軌,今年四戰爭霸賽的優勝者均可獲得國際籃聯三人籃球挑戰賽的參賽資格,實現國內外賽事的有機串聯。

由此可見,在中國三人籃球事業的發展過程中,超三聯賽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通過這一平臺,中國三人籃球收獲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與喜愛,這是項目長期向好發展的底氣。
不過超三聯賽也有自己的“痛點”,運營模式是其中之一。姜冠表示,作為職業賽事,“超三”不可能與市場脫節,但目前聯賽在品牌營銷與商務領域的確有所欠缺,這與能夠吸引外界持續關注聯賽的明星球員相對較少不無關系。
去年,美職籃(NBA)前全明星球員德馬庫斯·考辛斯的加盟讓超三聯賽收獲了大量人氣,“考辛斯完成絕殺”還曾登上社交平臺熱搜首位。東京奧運會三人籃球項目冠軍成員拉斯馬尼斯、米耶基斯的到來同樣提升了聯賽的知名度與競技水平。如何長期保持這種熱度,成為擺在賽事方面前的重要課題。

姜冠透露,聯賽俱樂部其實一直與多位NBA球員有接觸,但引援不能僅以單一流量維度進行考量。從球隊的角度出發,外援不僅要自身具備明星號召力,還需切實幫助球隊提升水平與戰績。再結合經濟因素,合適的目標并不好找。因此本賽季迄今尚無達成共識的交易,但俱樂部都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其實運營方向的困惑并非超三聯賽獨有。據知情人士透露,對于如何找準盈利模式,國際上其他三籃業內組織在處理版權售賣、商務運營等事宜時也并非一帆風順,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反過來說,這是一片充滿機遇的“藍海”,發展空間巨大。
在姜冠的設想中,未來超三聯賽在定位上將向“嘉年華”的概念靠攏——以比賽為基礎,融合美食、娛樂、游戲、親子等元素,結合辦賽地特色打造文旅消費場景,挖掘聯賽的衍生價值,以此盡可能回饋俱樂部,讓各隊有更多資源投入球隊建設并提升競爭力,最終形成良性循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