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俏皮卡通躍上斑駁鐵門,碭山大學當“曬太陽”涂鴉爬上農家白墻,縣李當“祈福路”變身“多彩小道”,莊鎮2025年暑期,生創安徽省合肥經濟學院的意彩學子們來到碭山縣李莊鎮,用創意和汗水演繹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繪扮鄉村振興“空間魔術”。他們以墻繪、靚美地繪和角落藝術改造為筆,麗鄉為鄉村顏值增添青春活力。碭山大學
特色墻繪,縣李創意主題點亮鄉村角落。莊鎮社會實踐團隊巧妙結合李莊鎮本地的生創酥梨、黃桃兩大特色產業,意彩以“春分、繪扮夏至、靚美秋分、冬至”農時節氣為主題,打造四季主題墻繪小巷:春分的梨花初綻,夏至的黃桃豐碩,秋分的酥梨垂枝,冬至的寒梅映雪。一幅幅生動的墻繪,將李莊鎮的農耕文化與產業基因“繪”入尋常巷陌。同時,大學生們還把藝術觸角伸向村子各個角落——斑駁鐵門“披”上“小猴”“熊貓”的可愛新裝,農家空白墻面“長”出燦爛的“曬太陽”涂鴉,200米的“祈福路”蛻變為花瓣紛飛的“走花路”地繪長廊,文化廣場上,亮眼的跳格子彩色地畫閃亮登場。這場由點及面的“微空間煥新”,不僅激活了被遺忘的角落資源,更讓藝術融入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烈日堅守,青春調色暈染“振興畫卷”。為期12天的實踐活動中,“烤”驗無處不在,袖口褲腿上的顏料已經結成硬殼,汗水順著曬紅的臉頰滑落。但是,實踐團隊大學生們不懼高溫,畫筆不停,信念不變——“多畫一筆,鄉村就多一分亮色。”正是這份執著,支撐他們最終完成了120平方米的主題墻繪和200余米的地繪步道。“畫得真好看,學生們辛苦了。”在創作過程中,村民們常常駐足圍觀,嘖嘖稱贊。
實地研學,“庭院課堂”解碼產業基因。李莊鎮深挖本土資源,依托鎮鄉村振興人才工作站,創新打造“庭院課堂”實踐平臺,組織“三下鄉”學生開展沉浸式研學。青年學子走進“多肉小院”等特色庭院經濟示范點,在真實的產業場景中觀察、體驗、剖析;在銀杏林下的“生態講壇”,解碼生態與產業融合的發展脈絡;在農家書屋的思政課堂,感悟紅色基因與鄉村發展的深層聯結,用腳步丈量土地,以實踐賦能振興,真正實現人才成長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這一幅幅由青春筆觸描畫的墻繪地繪,不僅是點亮鄉村街巷的“藝術畫卷”,更是校地共建的生動“青春印記”。下一步,李莊鎮將持續深化“人才歸宿”工程,聚焦青年發展,以更務實的舉措激活青春動能,共同續寫鄉村振興新篇章。(通訊員 劉馨 李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