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影像旗艦上市一個月,降價價格官方就降了800塊。背刺
這件事情我很難想象是首發水發生在華為的身上,說好的用戶越高端越保值呢?
突降800元,首發用戶猝不及防
前不久,待華大跳華為突然對Pura 80 Pro與Pro+進行了降價促銷。系列
上市一個月而已,降價價格Pura 80 Pro+起售價由7999元變為7199元,背刺而Pura 80 Pro起售價則由6499元變為5699元。首發水
這樣一來,用戶Pura 80 Pro就可以吃上國補,待華大跳價格還能夠進一步下探到5199元。系列
對于還在觀望Pura 80 Pro的降價價格用戶來說,這波降價促銷是背刺真的挺香,甚至降價后線下還出現了排隊購機的首發水情況。
但對首發用戶來說,確實有點難受,如果按照吃上國補算的話,也就是首發用戶早買一個月,但多花了1300塊。
在Pura 80 Pro官方降價的時候,Pura 80標準版可還沒正式公布售價。如果要是按照之前的定價策略,Pura 80標準版應該是5499元,和Pro正好差價1000塊。
但按照降價后的情況來看,Pura 80標準版顯然不可能再定那么高的價格了。果不其然,近日余承東在視頻中,正式公布Pura 80標準版售價為4699元起。
4699元的價格相較于降價后的Pura 80 Pro差價1000塊,而相較于上一代Pura 70標準版,則是降了800塊。
另外這4699元的售價,如果疊加國補,再加上華為鴻蒙生態日日新簽到領紅包的活動,最終用戶實際的到手價,應該不到4000塊。有點夢回P30標準版的售價了,看來華為還是懷念2019年巔峰期的自己。
為什么會降價?
是銷量沒有達到預期嗎?
根據RD觀測此前給出的數據,華為Pura 80 Pro/Pro+/Ultra發售15天后的銷量接近20萬臺,約為上代Pura 70 Pro/Pro+/Ultra的50%。
雖然說這里統計到的數據,Pura 80 Ultra并沒有賣足15天,而是僅開售了3天,但Pura 80 Pro+/Ultra銷量只有Pura 70 Pro+/Ultra的30%,就算Pura 80 Ultra開售滿15天,也難以彌補其間的差距。
當然,好消息是Pura 80 Pro的銷量表現確實不錯,同周期達到了Pura 70 Pro的160%??磥砣A為讓Pura 80標準版更晚上市的策略是正確的,確實能夠讓更多人選擇更貴的Pro。
銷量下滑那么多,是哪里出了問題呢?
從硬件配置方面來看,華為Pura 80系列最亮眼的自然就是Ultra機型,對比上代Pura 70 Ultra主打的1英寸伸縮鏡頭,Pura 80 Ultra的一鏡雙目設計其實是更有創新,更有想法的。
雖然說Ultra的雙焦段不能在視頻拍攝的時候切換,切換變焦的時候稍有延遲,但一顆鏡頭實現兩個焦段,至少是達到了“人無我有”的優勢。
而且Ultra的長焦還是1/1.28英寸大底,在長焦的表現方面,Pura 80 Ultra不說一下子追回友商,至少也是顯著逐漸拉近了和友商的差距。
另外Pura 80 Ultra搭載了國產1英寸主攝,動態范圍高達16EV,還有雙層OLED屏幕。這些都是Ultra獨占的賣點。
不過Ultra一直都不是Pura系列的主力出貨設備,所以Pura 80 Ultra就算銷量能夠比上代更好,也無法扭轉大局。
而Pura 80 Pro+、Pura 80 Pro的產品定位其實和上一代基本是同樣策略,不存在定位失誤導致市場反饋不佳的情況。
鴻蒙生態已成,但還需打磨細節
既然產品創新力和定位沒有問題,那是什么讓Pura 80系列銷量未及預期最終降價銷售呢?這個答案,可能就是和鴻蒙有關。
今年3月20日,華為Pura X闊折疊手機發布,作為華為首款出廠即搭載鴻蒙5操作系統的手機,它將不再兼容安卓應用。
最開始,華為鴻蒙操作系統推出之后一直都兼容安卓,主要原因是手機業務因制裁,市場份額下滑很嚴重,而華為鴻蒙操作系統自身的應用生態還在早期階段,沒有形成自身的生態圈。
2023年8月,華為Mate 60系列突然上架官方商城,標志著華為正式回歸手機市場。華為在手機市場份額逐步回升,所以純血鴻蒙應用生態也跟著緊鑼密鼓地推進。
從與阿里、京東、美團這樣的大企業,到對工作室、個人開發者提供開發支持,經過近兩年時間的發展,華為鴻蒙原生應用已經逐漸完善。雖然騰訊、網易系的應用適配有些慢,但至少達到了基本可用的狀態。
在華為開發者大會2025上,余承東宣布鴻蒙原生應用和元服務數量超過3萬個,覆蓋政務、企業辦公、生活服務等場景。
不過,鴻蒙原生應用生態雖然建立起來了,但App的功能豐富程度還有些欠缺。
就說我身邊的一個例子,在Pura X發布的時候,我的一個朋友非常喜歡它的闊折疊設計,感覺平常刷小紅書、看視頻應該很舒服,所以打算入手。
我提醒她最好看一下自己常用的應用是不是都已經適配了,畢竟搭載的是鴻蒙5原生系統,是沒法降級的。她專門去線下店面體驗Pura X,進到應用商店里,查了一些自己常用的App,發現基本有,于是覺得應該沒問題。
但是入手使用一段時間之后,她就開始后悔了。原因是自己需要用的App雖然幾乎都有原生適配鴻蒙,但是App里的功能是不完整的,或者說相較于安卓/iOS版本,功能是不全的。這就導致她在用Pura X的時候,用得非常難受。
降價換銷量,推動原生鴻蒙形成正向循環
按照華為的說法,鴻蒙原生系統其實對于老機型是有進行適配優化,能夠提升性能減少卡頓。
但是,或許是因為擔心應用生態,又或者是擔心性能、續航表現不佳,存量的鴻蒙設備升級到鴻蒙原生系統的意愿似乎并不強烈。
目前華為Mate 60、70系列、Mate X5、X6系列,華為Pura 70系列、nova 12、13系列都是可以升級到鴻蒙原生系統,這些機型大多是破千萬銷量的存在。此外還有8款華為平板,3款華為手表,也可以升級到鴻蒙原生系統。
不過根據華為近期剛剛公布的數據,搭載鴻蒙5終端的數量剛剛突破1000萬。其中應該已經包括出廠就搭載鴻蒙原生系統的nova 14系列、Pura X以及剛剛降價的Pura 80系列,而這三款機型目前總計銷量應該已經突破300萬臺。
也就是說,大幾千萬臺可升級到原生鴻蒙系統的存量鴻蒙設備,只有可能不到700萬臺選擇升級了。
既然老用戶升級比例并沒有那么高,那華為只能盡力去推動新機的銷售。畢竟只有足夠多的用戶使用鴻蒙原生系統,開發者才愿意投入資源去適配鴻蒙,然后形成“銷量增長-吸引開發者-豐富應用-吸引更多用戶”的正向循環。
如果現在不是華為鴻蒙原生系統發展的關鍵節點,或許Pura 80系列并不會降價。但現在,很明顯華為不得不“背刺”Pura 80 Pro系列首發用戶,用短期利潤損失,去換取長期的生態主導權。
如何看待華為Pura 80 Pro系列降價?
其實作為一個旁觀者,我完全理解華為的做法,在鴻蒙原生發展的關鍵時刻,使用一切手段保證新機銷量,快速推動生態的建設,這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可能有人會說,既然一個月就降價,那為什么不索性當初發布的時候,就定價降800元呢?
首先,華為Pura 80 Pro按照上代的定價來說是沒問題的,如果上代的定價依然能夠維持較高的銷量,我相信Pura 80 Pro可能也不會那么快降價。
其次,就算華為已經預估到Pura 80 Pro要降價才能夠達到預期的銷量,那肯定也不會在發布的時候,定價直接降800元。這就涉及錨定效應了,因為先漲后降總會比一開始就定降價后的價格,要更能夠吸引用戶。
不過說一千道一萬,對于Pura 80 Pro系列的用戶來說,一個月官方降價800元,確實是一件很難令人接受的事情。畢竟,此前華為旗艦的價格一直都是很穩定的,甚至一些機型都是需要“加價搶購”。基于對華為的信任,大家才去首發就支持。
華為如今的做法,多少有些讓用戶產生不信任感?,F在Pura 80 Pro一個月降價800,那Mate 80 Pro發布的時候,會不會也為了沖銷量,一個月降800呢?
當然,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華為不會因為這一次Pura 80 Pro降價,就讓品牌褪去高端的光輝。畢竟自研芯片、自研系統與長期以來的品牌價值積累,都能夠幫助華為維持在高端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總的來說,華為此次通過降價換取Pura 80系列銷量提升,本質上是在為鴻蒙原生生態的長遠發展鋪路。當下,鴻蒙生態正處于從“可用”向“好用”跨越的關鍵階段,足夠龐大的用戶基數是吸引開發者持續投入的核心動力。
盡管短期內“背刺”首發用戶的做法很有爭議,但從生態建設的全局來看,這是華為在特殊時期不得不做出的戰略取舍。只是這項抉擇的代價,需要華為與消費者共同承擔。